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3篇偏瘫
  • 2篇上肢
  • 2篇上肢运动
  • 2篇神经内科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内科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动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型心
  • 1篇醒脑
  • 1篇醒脑开窍
  • 1篇醒脑开窍针法
  • 1篇血性
  • 1篇血瘀

机构

  • 11篇九江市第一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1篇李志勇
  • 5篇余鸿斌
  • 1篇李俊
  • 1篇唐震宇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四关穴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开四关穴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运用开四关穴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能力均有显...
余鸿斌于柏清杨汉晖李志勇
关键词:脑卒中醒脑开窍针法
针刺配合注射治疗腰骶痛35例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注射治疗腰骶痛的疗效。方法 70例腰骶痛患者采取自愿选择的方式分为注射组和针刺组,各35例。注射组在病变脊神经后支出孔注射消炎止痛液配方10 ml,针刺组在注射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注射组总有效率85.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注射治疗腰骶痛疗效肯定,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余鸿斌于柏清李志勇杜振欢
关键词:腰骶痛针刺治疗注射疗法
一种神经内科瘫痪肢体康复治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瘫痪肢体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床体,床体左侧设置有L型安装壳,L型安装壳从右至左设置有身体按摩板、腿关节锻炼机构和脚底按摩机构;L型安装壳左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
黄也陈琴余鸿斌林晨李志勇
替格瑞洛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2020年该院收治的6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rPA溶栓治疗)和观察组(替格瑞洛联合rPA治疗),每组31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治疗2周时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6-MWD),治疗前、治疗3 d时、7 d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水平,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0、90、120 min时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周时LVEF、LVESV、LVEDV较治疗前均升高,6-MWD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LVEF、LVESV、LVEDV较对照组更高,6-MWD较对照组更长(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ES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死亡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rPA溶栓治疗STEMI,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杨志鹏李志勇
关键词: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头体针并用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头、体针并用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头、体针并用治疗,观察组予以头、体针并用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头、体针并用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李俊李志勇陈星星
关键词:体针益气活血通络汤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ESWT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TMS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简表(QOL-BREF)中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ESWT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志勇唐震宇黄颖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重复经颅磁刺激体外冲击波治疗上肢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呼吸肌训练联合吞咽康复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呼吸肌训练联合吞咽康复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放射治疗的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肌训练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吞咽功能[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吸气肌功能[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运动能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生存质量[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ndex)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MDADI评分、FOIS评分、MIP、PIF、6-MWT、QL-Index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吞咽康复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及吸气肌功能,亦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推荐临床应用。
陈琴谢徐勇李志勇梅卉子张麒麟熊婧余鸿斌
关键词:呼吸肌训练吞咽功能
tDCS联合PNF绳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其对神经丝轻链(NFL)、磷酸化神经原纤维重链(pNF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PNF绳带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tDCS。观察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运动皮质兴奋性、神经元损伤因子水平、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4周后,研究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N2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N20波幅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NFL、pNF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得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tDCS联合PNF绳带训练能够兴奋患者运动皮质,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损伤因子水平,促进上肢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
魏道敏李志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
揿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应用揿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中应用揿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安全可靠,对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张慧珍李志勇于柏清
关键词:中风偏瘫揿针功能性电刺激中医外治法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仪,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该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仪,包括机体和两个半圆板,所述机体的工作端口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U型管,还包括设置于两个半圆板用于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
余鸿斌黄也王敏李志勇谢徐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