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瑞文

作品数:24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肛瘘
  • 5篇术后
  • 5篇肛周
  • 4篇脓肿
  • 4篇复杂性肛瘘
  • 4篇肛周脓肿
  • 3篇手术
  • 3篇西医
  • 3篇疗效
  • 3篇环状混合
  • 3篇环状混合痔
  • 3篇混合痔
  • 3篇肛门
  • 2篇代偿
  • 2篇低位切开
  • 2篇术式
  • 2篇切开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治疗
  • 2篇中医

机构

  • 2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泉州市中医院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 1篇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22篇梁瑞文
  • 11篇石荣
  • 9篇吴许雄
  • 6篇陈祖清
  • 4篇黄娟
  • 2篇王菁
  • 1篇耿学斯
  • 1篇黄如华
  • 1篇叶玲
  • 1篇林康泉

传媒

  • 3篇福建中医药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海峡科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6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肛瘘手术要点难点及手术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
高位肛瘘因其解剖位置复杂,瘘管走行迂曲,与括约肌关系紧密,手术操作过程复杂,且对术后创面愈合和肛门功能恢复的要求较高,故对肛肠科医师来说手术挑战大、治疗难度高,是目前肛肠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归纳总结了高位肛瘘手术治疗的要点、难点,同时对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高位肛瘘治疗提供参考。
李坤玲梁瑞文吴许雄林翠红
关键词:高位肛瘘手术方式
国医大师陈民藩教授从道气理论探讨肛门功能损伤代偿机制
2025年
肛门形态结构的损伤与控便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着代偿关系,其发生机制及内在动力尚不明确。国医大师陈民藩教授通过古代哲学之道气理论与中医诊治思维相结合,研究生命运动中形、气、神在气化作用下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而从宏观角度探讨肛门的生理功能及损伤代偿机制,分析其形态与功能间的规律性关系,并从“治气”的角度入手,提出“存体寡损,形神兼备,以通为用,内外并治”学术思想,实现对道气理论内涵的践行及损伤代偿机制的把握,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及推广。
吴许雄连羽丰黄鸿铃梁瑞文石荣黄娟
关键词:形神一体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反应。该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持续性腹泻、里急后重以及黏液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临床研究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UC患者可能进展为严重并发症如结肠癌、肠道出血、肠梗阻及中毒性巨结肠等,这些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归纳近年来中西医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行综述,总结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推动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谢天荣梁瑞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西医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肠病,26%以上的CD患者会并发肛瘘,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非造血功能的多能干细胞,能够下调免疫反应并促进组织愈合,在临床上应用于抗炎治疗、组织再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近年研究表明,MSC在治疗CD肛瘘方面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在CD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张国兴石荣陈昌捷梁瑞文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克罗恩病肛瘘
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近年来,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方式虽多,不同的治疗方式产生的疗效不尽相同,故肛肠医师对最佳治疗方式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将从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表现、治疗方式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杨雅萍梁瑞文吴许雄
关键词:婴幼儿肛周脓肿肛瘘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21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21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功能障碍组(47例)及功能正常组(170例)。结合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方式选择、中医诊疗因素3方面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肛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1.66%,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肛门失禁评分(Cleveland Clinic Florida Fecal incontinence score, CCFIS)为(3.72±0.94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括约肌上瘘(OR=6.036,95%CI 1.809~20.140,P=0.003)、有1次以上的既往手术史(OR=15.597,95%CI 3.371~72.439,P=0.000)、手术方式为切割挂线术(OR=1.435,95%CI 1.088~1.894,P=0.011)、中医证候为气血两虚型(OR=2.762,95%CI 1.002~7.613,P=0.049)或正虚邪恋型(OR=5.339,95%CI 1.277~12.318,P=0.022)5个因素为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静息压值(OR=0.107,95%CI 0.033~0.345,P=0.000)、术后有中药干预治疗(OR=0.311,95%CI 0.122~0.790,P=0.014)与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呈负相关(P<0.05,OR<1),为术后肛门功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功能障碍的西医危险因素为括约肌上瘘、有1次以上既往手术史、手术方式为切割挂线术、低静息压;中医危险因素为气血两虚型或正虚邪恋型肛瘘、术后无中药干预;实现术后风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可为临床复杂性肛瘘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吴许雄黄娟王淼阮振贵杨雅玲石荣梁瑞文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性肛瘘辨证论治生活质量
肛瘘微创术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0年
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肛瘘为原则.随着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微创术式,这些微创术式都以肛门功能的损伤最小化为目标,但目前肛瘘的治疗仍面临着疗效与功能难以兼顾、术式与规范难以统一的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循证医学、指南及临床研究的证据,对肛瘘微创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肛瘘术式的正确认识,为今后肛瘘的术式提供参考.目前,像瘘管激光闭合术、肛瘘栓、视频辅助治疗肛瘘等微创术式是另一种治疗选择,但是要根据患者的肛瘘分型、内口位置、瘘管走向等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权衡括约肌损伤程度与疗效、肛门功能之间的利弊,以高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质量生活为远期目标.
张国兴梁瑞文陈祖清谢亚朦石荣
关键词:微创术式循证医学肛瘘肛门功能手术方案括约肌损伤
中西医治疗肛周湿疹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肛周湿疹属于肛门周围皮肤处较为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趋势呈逐年增高,由于肛门部位的隐秘性,加之患者避讳就医,常不正规用药,使得该病常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状态,从而出现焦虑、紧张、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精神问题。现代医学针对肛周湿疹的病因和症状进行对症处理,祖国医学则通过整体辨证与外治结合,展现出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的系统治疗,能够使肛周湿疹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减少该病的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问题。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肛周湿疹的药物、手术方式及中医特色疗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肛周湿疹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刘龙超梁瑞文
关键词:肛周湿疹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16年
该文简要回顾了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并展望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前景、目标及相关对策。
石荣叶玲叶玲陈孟燊黄如华耿学斯梁瑞文林康泉
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构建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9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肛门失禁症状,将CCFIS评分≥2分划为肛门失禁组(42例),CCFIS评分<2分划为功能正常组(153例)。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瘘管性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手术方式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为21.54%,CCFIS平均分为(3.40±1.170)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瘘管类型为括约肌上瘘(OR=1.024,95%CI=0.405~2.585,P=0.025)、既往有1次以上的瘘管手术(OR=16.224,95%CI=3.291~29.977,P=0.001)、低静息压(OR=0.909,95%CI=0.869~0.952,P=0.000)、手术方式为切割挂线术(OR=1.389,95%CI=1.044~1.848,P=0.024)是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9(95%CI=0.818~0.939,P<0.001),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通过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复杂性肛瘘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吴许雄黄娟吴晓静陈祖清王菁梁瑞文石荣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肛门失禁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