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核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麻疹
  • 2篇麻疹流行
  • 2篇麻疹流行病学
  • 2篇麻疹流行病学...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肺结核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死亡率
  • 1篇潜在减寿年数
  • 1篇结核病
  • 1篇结核病防治
  • 1篇结核患者
  • 1篇疾病控制
  • 1篇减寿

机构

  • 5篇鄂尔多斯市疾...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通辽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石峰
  • 3篇郝瑞霞
  • 3篇李兵
  • 1篇白钢
  • 1篇白艳
  • 1篇布仁巴图
  • 1篇陈卫华
  • 1篇张艳
  • 1篇闫秀娥
  • 1篇刘铮然
  • 1篇高美琴
  • 1篇吕鹏华
  • 1篇丁喜顺

传媒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结核与肺部疾...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市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常住居民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共1 200名常住居民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问卷,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鄂尔多斯市居民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2.12%。各年龄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08,P>0.05)。男性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82.80%)高于女性(8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8,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3,P<0.05)。不同职业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1,P<0.01)。各单一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方面,受调查者对“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的知晓率最低(61.25%),对“肺结核的主要临床症状”的知晓率最高(92.67%)。结论 鄂尔多斯市常住居民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总体较好,受教育程度、职业、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途径等是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
白俊李兵丁喜顺郝瑞霞祁丹刘敏王东石峰
关键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结核病知晓率
鄂尔多斯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
[目的]描述鄂尔多斯市2005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8月,6个旗县麻疹病例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旗县麻疹报告病例140例,无死亡病例,麻疹发病率10.22/10万;病例呈散发,1和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小年龄人群;病例中无免疫史36例(24.3%),免疫史不详60例(42.9%)。[结论]麻疹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定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建立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石峰白艳张艳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发病率疾病控制
鄂尔多斯市2005年1~8月份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我市2005年麻疹的流行情况,掌握麻疹的流行规律,为我市的麻疹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5年1~8月份我市6个旗县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的麻疹病例数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年1~8月份我市6个旗县麻疹报告病例140例,死亡病例0例,报告麻疹发病率为10.22/10万;麻疹病例呈散发,1~5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人群,小于10岁的病例为73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2.1%;报告140例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的36例,占25.7%;免疫史不详者60例,占42.9%;且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周期性分布,平均每3年1个周期.结论:我市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人群,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我市麻疹疫情应加强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定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我市控制麻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卫华吕鹏华石峰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发病率
2018―2023年鄂尔多斯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鄂尔多斯市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为制定伤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3年鄂尔多斯市居民伤害死因监测数据,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对伤害死亡水平、死因分类及寿命损失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评估2018—2023年伤害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8—2023年鄂尔多斯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32.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84/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45.90/10万)高于女性(17.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749,P<0.001)。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溺水。伤害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APC=3.71%,t=3.22,P=0.032)。0~<15岁年龄组前2位死因为运输事故和溺水,15~<65岁年龄组为运输事故和自杀,≥65岁年龄组为运输事故和意外跌落。2018—2023年鄂尔多斯市居民累计减寿年数为75742.0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为22.99年/人,减寿率为6.38‰。结论2018—2023年鄂尔多斯市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人群及不同伤害类型采取科学的防控策略。
王福来石峰闫秀娥刘铮然白钢布仁巴图
关键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ARIMA-SVM组合模型在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研究ARIMA-SVM组合模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制定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0—2023年肺结核月发病数据作为训练集,2024年1—12月的肺结核发病数作为验证集,建立ARIMA模型、SVM模型与ARIMA-SVM组合模型,并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建模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ARIMA-SVM组合模型数据拟合RMSE、MAPE分别为15.56、5.87%,模型预测RMSE、MAPE分别为6.48、2.75%,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单一的ARIMA模型与SVM模型。结论:ARIMA-SVM组合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肺结核的月发病数,可为该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刘敏祁丹石峰李兵郝瑞霞王东白俊
关键词:肺结核ARIMASVM
2015—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情况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5—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情况,探究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5—2024年鄂尔多斯市9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上报的4394例有病原学阳性检测结果的肺结核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简称“涂片法”)、分枝杆菌培养(简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等3种方法的使用率及病原学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全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在2015—2017年主要采用涂片法进行病原学诊断,自2018年起全部开始逐步联合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其中,涂片法的使用率除2018年为84.12%(445/529)外,其他年份均达到93.95%~100.00%,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使用率分别从2018年的1.70%(9/529)和25.90%(137/529)上升至2024年的76.72%(356/464)和92.24%(428/464),均呈逐年上升趋势(χ_(趋势)^(2)=1885.690,P<0.001;χ_(趋势)^(2)=2150.208,P<0.001)。全市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率从2015年的28.44%(128/450)上升至2024年的75.44%(344/456),呈逐年上升趋势(χ_(趋势)^(2)=682.623,P<0.001);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2018—2024年的总阳性率[74.38%(1405/1889)]明显高于培养阳性率[54.85%(921/1679)]和涂片阳性率[33.40%(1425/4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943,P<0.001);全市病原学阳性结果中,仅涂片法的阳性占比从2015年的98.44%(126/128)急剧下降至2024年的2.91%(10/344),仅培养的阳性占比始终介于0.45%(1/221)~5.71%(16/280),而有分子生物学检测的阳性占比由2018年之前的0.00%上升到2024年的90.41%(311/344),其中以仅分子生物学[从2019年的17.55%(43/245)上升至2024年的36.34%(125/344)]和3种方法联合检测[从2019年的10.20%(25/245)上升至2024年的27.62%(95/344)]最为明显。对于涂阴患者,全市、市级、旗(区)级定点医院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从2018年的0.33%(1/303)、0
祁丹王昇刘敏高美琴石峰李兵白俊郝瑞霞王东
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