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川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间类型——以川西北大坪剖面二叠系吴家坪组为例
- 2025年
- 【目的】川西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海相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厚度不等的凝灰岩,并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储集能力。川西北大坪剖面吴家坪组剖面厚45.02 m,在吴一段和吴二段中发育单层厚5~55 cm的凝灰岩,分布稳定,为研究该区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间类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方法】基于野外剖面实测,并采集凝灰岩样品进行全岩矿物含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微量元素、U-Pb年龄等分析对比,探讨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间类型。【结果】吴家坪组凝灰岩以火山尘凝灰岩为主,由粒径小于0.05 mm的玻屑组成;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含少量石英、石膏;吴一段凝灰岩具有Al_(2)O_(3)/TiO_(2)高的比值(23.36~34.56)、SiO_(2)/Al_(2)O_(3)的低比值(1.84~2.75)及Eu、Ba、Sr、Ti元素明显亏损等特征,吴二段凝灰岩具有Al_(2)O_(3)/TiO_(2)高的比值(21.140~53.049)、SiO_(2)/Al_(2)O_(3)的低比值(1.829~2.682)及Eu弱亏损、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结论】吴家坪组凝灰岩受到蚀变程度较高,其来源均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多期酸性火山作用有关,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且吴二段凝灰岩受到壳幔混合的影响。凝灰岩中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洞、不规则溶孔、粒内溶孔、有机质孔、粒间溶孔、裂缝等,凝灰岩中热液锆石测得的U-Pb年龄为132.37±0.53 Ma,其形成受早白垩世热液、构造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 杨凤英张云峰曾琪潘清川范存辉李一苇尹宏张本健
- 关键词:储集空间类型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二叠系
- 中国石油—石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初探被引量:7
- 2010年
-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工业的科技创新成为保证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1],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石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该文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中国石油—石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最后,提出了实施该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 李志刚陈平诸林彭军潘清川徐玲惠王逊
- 关键词:中国石油石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