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 作品数:11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分析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调查研究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布特点,为疾病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再应用SaTScan 9.6软件探索其时空聚集性。结果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各街道均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6年累计报告病例15457例,年均发病率为197.24/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期为5-9月。0~4岁儿童是高发人群,其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全区各街道均有流行,一类聚集区集中于西南部,二类聚集区涉及中部的5个街道,主要在6-8月出现聚集现象。结论北京市西城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在发病高峰到来前重点加强西南部各街道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黄艳红 孔庆征 刘潇潇 杨雄 吉彦莉关键词:其它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描述性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22年学校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特征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学校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病学及分子分型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校诺如病毒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整理北京市西城区2017—2022年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GⅠ、GⅡ组诺如病毒核酸,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诺如病毒疫情185起,聚集性疫情166起,暴发疫情19起。涉及病例2044例,总罹患率13.92%。疫情发生时间存在2个高峰,分别为春季3—6月及秋季10—12月。小学是最主要的发生场所(101起),其次为托幼机构(68起)和中学(16起);不同场所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7%,22.78%,8.47%,χ^(2)=263.34,P<0.01)。呕吐、腹泻、恶心、腹痛症状在不同学段人群中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3.33,90.58,20.42,30.29,P值均<0.01)。小学及托幼儿童以呕吐为主要表现(96.41%,98.28%),中学生腹泻比例较高(68.22%)。GⅡ型诺如病毒是引起疫情主要的病原体,2017—2021年整体呈现以GⅡ.2[P16]基因型为主,基因型分布多样性的特点,但2019—2021年GⅡ.2[P16]基因型无明显优势。结论小学及托幼机构是诺如病毒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诺如病毒疫情主要由GⅡ型引起,GⅡ.2[P16]为优势基因型。应针对重点人群,提高识别早期症状能力,持续加强传染病管理,积极落实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同时加强疫情及散发病例病原学监测。 刘潇潇 黄艳红 初艳慧 孙景異 杨雄 孔庆征 吉彦莉 高志勇关键词:肠道病毒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发病率 学生保健服务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22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5—2022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RVA腹泻的临床诊断、疫苗研发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22年12月,按月收集北京市西城区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RVA检测,采用多重半巢式RT-PCR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PSS 19.0软件对流行病学及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使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差异。结果共收集粪便标本1617件,总阳性率13.48%(218/1617)。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为RVA流行高峰,3—5月为次高峰。12~23月龄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0.44%,84/411)。170件RVA阳性标本进行了G、P基因分型,G分型以G9为主(84.12%,143/170),P分型以P[8]型为主(93.53%,159/170),G/P组合基因型以G9P[8]和G8P[8]为主,2015—2021年G9P[8]为优势基因型,2022年G8P[8]取代G9P[8]成为优势基因型。与每日最高腹泻次数<5次的患儿相比,每日最高腹泻次数≥5次的患儿RVA阳性的风险为1.481(95%CI:1.113~1.972)倍。与未出现水样便的患儿相比,出现水样便的患儿RVA阳性的可能性为3.971(95%CI:2.958~5.331)倍。结论RVA具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高发,12~23月龄为主要感染年龄组,自2022年G8P[8]取代G9P[8]成为优势基因型。出现水样便及每日最高腹泻次数≥5次的患儿RVA感染风险更高。 刘潇潇 田祎 初艳慧 孙景異 杨雄 崔海洋 靳博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 基因型 腹泻 水样便 2015-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流感样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报告情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流感样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分析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5-2018年3个流感流行季,北京市西城区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444 613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1.47%。报告高峰位于历年冬春季,以0~4岁人群居多,占流感样病例总数的57.97%,其次为5~14岁人群(23.63%)。2015-2018年3个流感流行季西城区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8 693件,其中流感病毒阳性样本1 489件,阳性率17.13%。3个流行季阳性率呈现高—低—高的现象,2016-2017年流行季阳性率最低。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15-2016年流行季、2017-2018年流行季均出现乙型流感的流行,2016-2017年流行季乙型流感流行明显减少,高峰期病原型别以甲型H3N2型(66.34%)及甲型H1N1型(28.78%)为主。结论北京市西城区流感样病例流行高峰期为历年冬春季,乙型流感及新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可导致高峰期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病原学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应加强流行高峰期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原型别构成变化,做好预测预警。 杨雄 肖征 吴双胜 陈艳伟 初艳慧关键词:流感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 2015-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5-2018年西城区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及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荧光RT-PCR对病例及相关人员的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处置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106起,病例1400例,平均每起疫情涉及病例13.21例,罹患率14.65%,疫情平均流行时间3 d。4年疫情报告整体呈上升趋势,疫情高发月份为3-6月和10-12月,占疫情总数的91.51%(97/106),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94.50%)为主,疫情相关人员便标本诺如病毒平均检出率50.42%(594/1178),以GⅡ型为主。疫情主要传播途径为人传人(94起,88.68%),部分疫情(12起)涉及厨工感染的食源性传播。结论引起北京市西城区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是GⅡ型诺如病毒,幼儿园和小学作为高发场所,应加强对校医和老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在疫情早期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阻止疫情扩散。同时还应加强教师、保育员、厨工等重点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工作。 黄艳红 刘潇潇 杨雄 初艳慧 孙景異 孔庆征 陈瑜 秦京宁关键词: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聚集性疫情 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及患儿家长认知状况研究 2016年 目的了解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家长对手足口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危险因素及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并对资料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前10 d内接触过患者(OR=53.110)为危险因素。本地户籍、听说过手足口病、饭前便后洗手为保护因素。病例组、对照组仅在手足口病例有消化道症状(χ2=4.688,P=0.030)及孩子吃东西应该注意清洁(χ2=5.146,P=0.023)两方面有差异。结论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为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有手足口病症状的病例。需要加强对家长手足口病的知识宣传从而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 初艳慧 孙小宇 刘潇潇 乔富宇 秦迪 孔庆征 任剑 杨雄关键词:手足口病 知晓率 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时空聚集分布特点,掌握高发聚集时段和区域,为做好辖区手足口病精准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再应用SaTScan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结果2013-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各街道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6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526例,年均发病率为81.26/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为5~8月。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1.27%(4651/6526)。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全区各街道均有手足口病流行,聚集时间多为6~7月份,一类聚集区集中于南部(原宣武区),二类聚集区涉及北部偏东的3个街道。结论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聚集区位于西城区南部,应在发病高峰到来前重点加强南部各街道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黄艳红 孔庆征 刘潇潇 杨雄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共报告14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38.94%(22.06%~58.62%)。疫情发生高峰月为12月(8起)及11月(4起);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入学的学生中,新生与非新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1,P<0.01)。共采集128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85.94%,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主(71.82%)。结论 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各类校园,集中发生在冬春季,在学校进行流感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对新入学的学生加强防控。 肖征 李继珊 任剑 杨雄 孙景異关键词:流感 暴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