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广西地区早熟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 2023年
-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春季回温早、快,相同品种的果实成熟期比其他地区早15天以上,发展早熟梨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梨属于落叶果树,冬季需满足一定的低温积累量(也称需冷量,低于7.2℃的低温小时数)才能正常开花坐果,需冷量高低因品种而异。
- 赵碧英易显荣徐志美刘珊廷周民武吴潇齐开杰
- 关键词:早熟梨需冷量开花坐果果实成熟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积累量
- 几种果实表面积的三维激光扫描测定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臂测量果实表面积的新方法,以标准块和乒乓球为对照,精确测定了梨(Pyrus)、苹果(Malus×domestica)、橙(Citrus)、枣(Ziziphus jujuba)、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香蕉(Musa nana)和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7种果实的表面积。与传统公式法相比较,该方法速度快、效率高、稳定性强,适宜应用于园艺作物果实表面积的精确测量。
- 蒙小玉穆悦胡杨吴潇朱辰王慧敏陶书田张绍铃张绍铃
- 关键词:果实表面积
- 不同硝铵配比对杜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梨是我国重要果树,但不合理的施肥常会导致梨树营养失衡以及果实品质下降。因此,了解果树的营养需求对于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杜梨幼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硝铵配比(1∶0,N1;3∶1,N2;1∶1,N3;1∶3,N4;0∶1,N5)对杜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处理条件下,植株长势最好,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N2处理植株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等渗透调节物质产生较少,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较高。综上所述,营养液中硝铵配比为3∶1时,杜梨幼苗受胁迫程度最低,生长和生理状况最佳。该研究可为梨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基础数据。
- 田亚男陈国栋吴潇黄智王鹏张绍铃吴巨友
- 关键词:生理
- 一种提取梨组织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新方法被引量:1
- 2017年
- 高质量DNA的提取是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针对梨组织中含有大量多糖、多酚等影响DNA提取质量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特点,本研究以梨叶片、果皮和果肉为材料,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N-月桂酰肌氨酸钠法,并分别与常用的试剂盒及CTAB法进行比较分析。对3种方法提取DNA的总量、浓度及OD值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试剂盒及CTAB法,N-月桂酰肌氨酸钠法不需水浴加热,步骤少,操作简单,提取的DNA纯度、浓度均有较大提高,并且适用于大片段DNA的提取。因此,N-月桂酰肌氨酸钠法是一种可靠的高效获得梨基因组高质量DNA的新方法。
- 吴潇殷豪陈杨杨齐开杰施冬青曹鹏田亚男吴俊张绍铃
- 关键词:DNA
- 赤霉素延缓‘丰水’梨落叶的生理机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本文旨在从生理水平探究赤霉素(GA)对‘丰水’梨落叶的影响,为防控梨早期落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正常生长(对照组)和发生早期落叶的‘丰水’梨叶柄离区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以及赤霉素、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分析其生理差异;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赤霉素对叶片保留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石蜡切片发现,早期落叶的‘丰水’梨叶柄离区组织发生明显的缢缩,离区的细胞比邻近细胞小且具有密集的细胞质。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落叶组的叶柄离区中,具有生理活性的GA 3和GA 4以及赤霉素合成关键中间产物GA 12含量均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降低;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外源喷施赤霉素可提高叶柄离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增加叶片保留率。[结论]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叶柄离区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延缓落叶的发生。
- 郝紫微吴潇戴雨沁王鹏张绍铃
- 关键词:赤霉素活性氧抗氧化酶
- 不同颜色滤光膜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8年
- 利用红、橙、绿、蓝、紫色滤光膜制作果袋(单层袋外套一层透明塑料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比对照减少28.85%,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达到3.54,Ca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9倍;紫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5.11%,果形指数最小,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比对照提高9.38%,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分别减少22.83%、14.29%和14.88%,Fe、Ca、K、Zn的含量是对照的1.09倍、1.26倍、1.24倍和1.4倍;红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7.33%和31.27%,Fe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3倍和1.37倍;橙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7%;蓝色滤光膜下果实单果质量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0.19%和19.62%。综合分析认为,紫色滤光膜下蓝光透过率高,红光/蓝光值较小,有利于降低果实石细胞含量,相比其他处理更能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比较理想,果实品质较高,建议在‘砀山酥梨’的套袋栽培中选择使用。
- 孔佳君曹鹏吴潇袁亚洲余珮嘉陶书田张绍铃
- 关键词:光质套袋果实品质
- 诱变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6年
- 对利用诱变技术开展落叶果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变方法、诱变育种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诱变技术与杂交、离体培养及基因组学研究结合用于育种进行了展望。
- 吴潇齐开杰殷豪张绍铃
- 关键词:落叶果树诱变育种突变体
- ‘砀山酥梨’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9
- 2018年
- 对'砀山酥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叶片中可以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进行筛选,为后续荧光定量PCR试验提供参考基因。分别对生长45 d的'砀山酥梨'嫁接苗进行低温、高温和盐胁迫处理,采集不同处理时间的叶片;还分别采集'砀山酥梨'4个果实发育时期的果肉(分别为花后32、65、99、143d)、叶片、成熟果皮、花粉、花柱共26个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4个传统内参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TUB)、多聚泛素酶基因(UBQ)、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和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以及通过转录组数据筛选出来的3个新内参基因Cytochrome b561(CyB)、WD-repeat protein(WDP)和mRNA capping enzyme(mRCE),共计7个内参基因在26个样品中的表达差异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稳定表达的最优内参基因。UBQ在高温和盐胁迫处理的'砀山酥梨'叶片中表达最稳定,可作为优选内参基因;在低温胁迫处理下,TUB和WDP在'砀山酥梨'叶片中表达较稳定,可作优选内参基因;WDP在'砀山酥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最稳定。不同内参基因在同一物种不同组织及胁迫处理条件下表达稳定性具有较大差异,在进行荧光定量PCR试验时,应根据具体的试验材料和方法选择最优内参基因。
- 陈杨杨吴潇谷超殷豪张绍铃
- 关键词:内参基因QRT-PCR非生物胁迫
- 果树器官脱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器官脱落是植物通过可控方式将某一器官与母体分离的过程,在植物界普遍发生,也是果树重要的农艺性状。器官脱落发生的位置称为离区,离区的发育是多种基因参与的精细而复杂的调控过程。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对果树器官脱落的研究报道,在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阐述了果树器官脱落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器官脱落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果树脱落机理提供思路与参考。
- 郝紫微吴潇刘哲谢智华张绍铃王鹏
- 关键词:果树
- 60Co-γ射线辐射对翠冠和玉露香梨枝条的生物损伤效应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射对梨枝条的生物损伤效应,以翠冠和玉露香梨的一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不同剂量(0、20、30、40、50 Gy)的60Co-γ射线对枝条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梨枝条接穗嫁接成活率及生物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梨枝条嫁接成活率逐渐降低,梨叶片出现畸形,枝条出现二叉枝和多叉枝。对不同辐射处理的枝条萌发叶片的相对叶绿素(SPAD)含量进行主成分(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S-DA),发现所有辐射处理均对翠冠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20、40 Gy 2个处理对玉露香梨影响最大。此外,经过60Co-γ诱变处理的玉露香梨叶片易受炭疽病病菌侵害。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提高梨遗传多样性、创造新的种质材料、加快选育优良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石新杰吴潇陈杨杨曹鹏白冰李明智殷豪张绍铃
- 关键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