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
- 2019年
- 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脉联合麻醉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9-1到2016-8-30我院120例手术患者统计,根据电脑随机法划分成为3组(n=40):对B组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进行了静脉吸入并用麻醉,对A组进行了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并用静脉麻醉。比较了三组患者的诊察情况。结果:3组血压和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插管反应率比B组高,比C组低,P<0.05。B组的插管反应率比C组低,P<0.05。C组的OAAS评分比A、B两组高,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选择,并将之运用于手术治疗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且患者的苏醒质量更高,生命体征更为平稳,建议推广。
- 刘明蒙倩倩
- 关键词: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瑞芬太尼
- 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对比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4例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患者,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情况、气管插管及声门暴露时间、 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声门暴露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24.35±5.43)min及声门暴露时间(9.54±2.37)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63±8.26)、(19.43±4.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6.34%,高于对照组的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低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可视喉镜,可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艳杰刘明
- 关键词:可视喉镜直接喉镜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声门暴露并发症
- 全静脉麻醉输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对患者术后疼痛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全静脉麻醉输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对患者术后疼痛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拟行全静脉麻醉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_(1)、T_(2)、T_(3)时,对照组HR、MAP、SBP、DBP均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0时,两组HR、MAP、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1)、T_(2)、T_(3)时,观察组MAP、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唤之睁眼时间、做出指令动作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麻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输注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恢复意识时间,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殷卓于生喜刘明
- 关键词:全静脉麻醉丙泊酚阿芬太尼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
-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开胸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的比较
- 2019年
- 观察老年肿瘤患者开胸手术术后镇痛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的应用,观察不同容量的镇痛效果,总结最佳用量。方法:本文总计80例研究对象,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入院,参照先后入院顺序,将其分成组均4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予以观察组病患洛芬酯与地佐辛协同用于术后镇痛,予以对照组病患舒芬太尼药物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手术后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以及48小时,观察组镇静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6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48小时血清IL-6浓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分别是7.50%、75.0%(P<0.05)。结论:联合使用0.30mg/kg地佐辛,4.0mg/kg氟比洛芬酯在老年肿瘤患者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应激反应抑制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 蒙倩倩刘明
- 关键词:地佐辛氟比洛芬酯老年肿瘤
- 探索高校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数据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相关数据,探索高校利用信息化数据资源辅助、指导教学实践的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数据库试题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采用矩阵分析探索课时设置与不同类型试题的关系,对数据库中相关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对影响学生A1型试题实测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1型试题数量占比达42.14%,显著高于其他题型(F=30.30,P均<0.001),且与授课学时数高度相关。试题“质量”判定与题源、认知分类、知识点分布、实际难度及实际学习效果间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章节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均未出现显著<60%的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均>0.05)。题源、认知分类及主题词目录级别中,各亚组出现学生实际学习效果<60%的风险均较低。在知识点分类分析中,学生对“超纲题”的实际学习效果反而较好,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其P值<0.05。试题预测难度及试题质量判定分析均显示,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HR均>1,且P均<0.001。“需要修改”类试题其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R>1,且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题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为高校调整教学实践策略提供参考。
- 王彦李骢刘冰心刘明赵赫男
- 关键词:数据分析教学实践
- 右美托咪定用于复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复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复合麻醉条件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72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n=90)及对照组(n=82)。观察和比较两组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钙粒蛋白β(S100β)水平的变化、拔管时间及躁动的发生情况。术后24小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和比较两组的神经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2小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1.07±2.82)min及5.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试验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1.32±0.5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为(28.35±2.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施行复合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可以更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躁动,保护患者神经认知功能。
- 田嘉欣刘明杨海涛王冠李昊怡
- 关键词:腹部手术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神经认知功能
- 阿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对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麻醉质量、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对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麻醉质量、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手术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组采用阿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质量、苏醒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时(T_(1))、插管后5min(T_(2))、拔管后5min(T_(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0)、T_(1)、T_(2)、T_(3)时MAP、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中应用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稳定患儿术中生命体征,提高苏醒质量。
- 殷卓刘明
- 关键词:扁桃体摘除术阿芬太尼七氟烷
- 术前禁饮时间对良性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前禁饮时间对良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良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81例,按术前不同禁饮时间,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7例。A组麻醉前一晚根据患者自身口渴程度饮水,麻醉前2~3h内饮用清水200ml;B组麻醉前3.1~8h内饮用清水200ml;C组按照传统方案禁饮,即麻醉前一晚24时后禁水。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1h(T3)记录患者HR、MAP;观察患者术后口于程度、疼痛评分、恶心、呕吐情况、麻醉苏醒时间。结果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疼痛程度轻,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拔管后15min口干程度轻,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前适当缩短禁饮时间,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口干及疼痛程度。
- 朱赫刘明熊君宇
- 关键词: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准备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并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价值。方法120例需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孕妇相关临床指标,术前与术后10 min的心率、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肛门排气时间(14.01±4.83)h、下肢正常活动时间(8.86±0.75)h、感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39.14±4.33)min、感觉最高阻滞平面时间(11.62±2.55)min优于对照组的(27.26±6.06)h、(13.35±1.51)h、(31.67±2.79)min、(15.76±5.9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心率(75.63±11.34)次/min、收缩压(132.31±1.54)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0.68±2.12)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84.79±18.65)次/min、(146.65±3.58)mm Hg、(79.75±2.7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价值较为显著。因此,应将罗哌卡因推广至需接受剖宫产手术生产的孕妇的麻醉治疗中,提高临床麻醉效果。
- 王艳杰刘明
-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