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玉娇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睡眠
  • 5篇儿童
  • 4篇婴幼
  • 4篇婴幼儿
  • 4篇情绪
  • 3篇婴儿
  • 2篇孕晚期
  • 2篇睡眠问题
  • 2篇晚期
  • 2篇母亲
  • 2篇负性
  • 2篇负性情绪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行为干预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婴幼儿生长发...
  • 1篇婴幼儿时期
  • 1篇幼儿生长发育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邓玉娇
  • 12篇王广海
  • 11篇江帆
  • 10篇姜艳蕊
  • 3篇朱绮
  • 2篇李春波
  • 2篇吴岩
  • 1篇张云婷
  • 1篇李斐
  • 1篇孙莞绮
  • 1篇刘世建
  • 1篇张羽
  • 1篇朱丽霞
  • 1篇王燕
  • 1篇杨芳
  • 1篇陈津津
  • 1篇吴冉
  • 1篇徐晓娟

传媒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教育生物学杂...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2023)被引量:8
2023年
就寝问题和夜醒是6岁以下儿童失眠的主要表现,可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家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规范我国这类儿童常见睡眠问题的临床治疗决策,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制订"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2023)"。基于当前可得证据,采用循证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和证据评级,针对10个重要临床问题给予推荐意见,以期提高我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的治疗水平,促进儿童睡眠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江帆王广海林青敏邓玉娇林剑菲姜艳蕊李春波
关键词:儿童保健学儿童生长发育睡眠问题
儿童负性情绪注意偏向研究进展
2025年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我国儿童保健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而负性情绪注意偏向是其极为重要的早期风险因素。负性情绪注意偏向在婴儿中即被观察到,且贯穿儿童全周期不断发展变化,受内外多因素影响。本文重点论述负性情绪注意偏向在儿童期的发展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杨紫涵邓玉娇刘洁琼王广海江帆
关键词:负性情绪情绪调节儿童
婴幼儿睡眠问题行为干预个案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1名6月龄的幼儿因睡眠不安、频繁夜醒2个月来门诊就诊。通过多学科联合门诊医生问诊检查,并使用睡眠日记及可穿戴式睡眠活动记录仪对该幼儿的睡眠情况监测1周后,诊断为儿童行为失眠——睡眠相关行为型,转介行为干预。具有儿童睡眠医学专业背景的行为治疗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行为干预方案,包括父母睡眠教育、良好的睡眠卫生、逐渐消退法和积极睡前程序等,并通过跟踪随访,促进方案的有效实施。1个月后复诊,主观睡眠日记显示该幼儿夜醒次数减少,客观记录睡眠的睡眠活动记录仪夜显示患儿的夜醒次数和时间均明显减少,睡眠效率明显提高。
邓玉娇王广海姜艳蕊林青敏江帆
关键词:睡眠问题行为干预婴幼儿
孕晚期母亲情绪状态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姜艳蕊林青敏孙莞绮宋沅瑾董叔梅邓玉娇王广海江帆
婴幼儿时期睡眠片段化对儿童6岁时情绪行为问题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婴幼儿时期睡眠片段化对儿童6岁时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招募的母婴出生队列中纳入262名儿童,在6、12、18、24、36月龄使用手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监测儿童的睡眠以及活动度情况,计算睡眠片段化指数(FI)。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儿童6岁时的情绪行为问题。采用群组发展模型,根据贝叶斯信息标准等选择最优拟合模型,根据FI变化轨迹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77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91名、女86名。FI较高组30名,FI较低组147名。与FI较低组相比,6岁时FI较高组儿童的困难总分和多动冲动问题得分均更高[(11.0±4.9)比(8.9±4.1)、(4.9±2.7)比(3.7±2.3)分,t=2.17、2.23,均P<0.05],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2.08、2.09,均P<0.05)。结论婴幼儿期FI较高的儿童6岁时情绪行为问题尤其是多动冲动问题更严重。
邓玉娇桂一丁林剑菲林青敏王广海姜艳蕊朱绮张羽江帆
关键词:情绪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遗传障碍儿童失眠的褪黑素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2025年
褪黑素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和神经遗传障碍(neurogenetic disorders, NGD)儿童失眠的治疗, 但其在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仍缺乏研究, 临床规范有待建立。因此, 国际儿科睡眠学会成立专家组并制定了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遗传障碍儿童失眠的褪黑素治疗专家共识, 于2024年4月发表在Sleep Medicine。该共识聚焦褪黑素治疗ASD和NGD(史密斯-马吉利综合征、Rett综合征、天使综合征和结节性硬化)儿童失眠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对2012年至202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进行系统评价, 并结合当前最佳临床实践提出了10项共识建议, 但也存在纳入RCT数量有限、未确定证据质量和推荐程度等级、研究对象以欧美国家儿童为主等局限性。本文就该共识进行解读, 以期提高中国ASD和NGD儿童失眠褪黑素治疗的规范化水平, 并为未来制定本土化的循证指南提供参考。
马晨欢曹思瑶邓玉娇姜艳蕊余晓丹陈津津李斐李春波王广海
关键词:褪黑激素儿童失眠孤独症谱系障碍
青少年身高偏矮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身高偏矮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6个行政区共12所初中和12所高中2 325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由青少年填写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家长填写人口学资料,学校提供青少年体检的身高资料。结果有效样本为2 312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4.89±2.07)岁,男生1 199名(51.6%)。身高偏矮(身高0.05)。控制人口学因素后,身高偏矮对负性情绪无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青少年身高偏矮与负性情绪无显著相关,其负性情绪等心理社会问题成因有待探究。
吴岩王广海王广海姜艳蕊邓玉娇邓玉娇朱绮张云婷刘世建
关键词:青少年负性情绪
婴儿识别交流意图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年
人际交流中,个体需识别出指向自己的交流意图,从而与他人展开互动。交流信号是交流者传达交流意图的主要途径。研究显示,新生儿已经能通过交流信号识别交流意图,而内侧前额叶是新生儿和婴儿识别交流意图的脑功能区。未来研究应结合新兴技术更全面测量婴儿识别交流意图的神经基础和多信号情境下识别交流意图的神经机制,考察个体差异与早期环境对婴儿识别交流意图的影响,并关注特殊婴儿识别交流意图的机制。
林桐邓玉娇吴岩陈闽王广海王广海
关键词:婴儿交流信号
婴幼儿就寝习惯与睡眠时间及质量的剂量依赖性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婴幼儿就寝习惯现状,并探索其与睡眠时间及质量的剂量依赖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于2012至2013年按照“省→市→县→医院”的抽样技术路线,抽取全国8个省市0~35月龄足月、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长填写“简明婴儿睡眠问卷”评估婴幼儿睡眠情况;同时家长完成“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了解儿童详细的背景资料。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就寝习惯对婴幼儿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入选1304名婴幼儿平均(12±lO)月龄,其中男689名,占总人数52.8%。48.5%(632/1304)的家长报告婴幼儿没有形成每晚规律就寝习惯。就寝习惯与夜间睡眠时间及所有睡眠质量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剂量依赖关系(P均〈0.05)。就寝习惯越规律,夜间睡眠时间越长、就寝时间越早、入睡潜伏期越短、夜醒次数越少以及夜醒持续时间越短,如每晚保持规律就寝的婴幼儿夜间睡眠时间明显长于无任何一天规律就寝婴幼儿[9.5(95%C1:9.4~9.6)比8.9(95%CI:8.6~9.3)h,t=3.345,P=0.001,CI:可信区间]。每晚规律就寝组与每晚从不规律就寝组比较,夜醒次数少[1.3(95%CI:1.2~1.4)比2.4(95%CI:2.0-2.9)次,t=3.182,P=0.001],且夜醒持续时间也少[16.6(95%CI:14.6~18.8)比59.2(95%CI:47.0~72.7)rain,t=6.383,P〈0.01]。结论我国婴幼儿规律就寝习惯比例较低。规律就寝习惯与婴幼儿良好的睡眠结果尤其是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就寝习惯越规律,婴幼儿睡眠质量越好。
杨芳林青敏王广海姜艳蕊宋沅瑾董叔梅孙莞琦邓玉娇王燕徐晓娟朱绮江帆
关键词:婴儿儿童睡眠
重视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睡眠障碍被引量:6
2016年
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同时合并睡眠障碍的比例非常高,且发生率、严重度、病程、治疗难度及复发率各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此外,睡眠紊乱对这些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在认知、情绪、社会发展和行为表现等多领域的损害也更为显著,甚至会严重影响家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但是,一直以来,儿科临床人员对睡眠障碍的认识相对较少,也缺乏睡眠评估和诊治的能力。因此,从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合并睡眠障碍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开始,介绍其相应的临床症状、评估手段以及干预办法,以期帮助儿科临床人员在诊治神经发育障碍儿童过程中,提高其对睡眠症状的评估及干预水平,通过改善睡眠提升此类患儿的白天功能水平、康复治疗效果以及家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王广海邓玉娇姜艳蕊江帆
关键词:神经发育障碍睡眠障碍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