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关于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 2013年
-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中国近砚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爱国主义渗透教育的对策。
- 陈利陈丹丹
- 关键词:近现代史爱国主义渗透教育
- 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 2019年
- 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大力鼓励各地进行扶贫攻坚。旅游扶贫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扶贫方式,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发展。本文以绵阳民族地区为例,通过提出绵阳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条件,梳理旅游精准扶贫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总结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
- 陈丹丹
- 关键词:民族地区
-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被引量:4
- 2019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延续的精神来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受到质疑。研究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路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就显得愈加重要。
- 陈丹丹
- 关键词: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创新
- 2016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基于以学生为本的“雅典式”教学模式则是教学改革中一个新的突破口。
- 陈丹丹陈利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探析
- 2025年
- “大思政课”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创新了课程教学方式。但是当下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形式和空间局限、师生双主体参与性不够、评价机制缺乏系统化等困境。基于此,思政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遵循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开放导向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视域下的实践育人模式,包括建设“大课堂”丰富实践育人内容、搭建“大平台”拓展实践育人形式、建好“大师资”打造实践育人队伍,以此提高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 陈丹丹
-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育人
- 大学生获得感视域下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实效性路径探究
- 2023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文章以大学生获得感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在学生主体意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拓展教学载体等具体路径,以期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 陈丹丹
-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