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961年以来中国区域性气候与极端事件变化格局
- 2025年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气候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入了解和认识区域气候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于气候变化应对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回顾并梳理了中外相关的前沿科学进展,对比了东部和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响应的共性和差异。研究表明,1961年以来,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降水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暖湿化”,以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为主,西南部分地区表现出“暖干化”特征。东部地区降水主要呈“南涝北旱”的格局,2010年之后,伴随东北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这种格局逐渐改变。伴随着气候变化,极端高温、强降水和干旱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大。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是观测到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温度升高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共同驱动了区域降水的变化。此外,还展望了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科学问题。
- 王倩翟盘茂张强
- 关键词:气候变化归因
- 国际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科学的重要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历次评估报告的进展表明:1)人类对于气候系统变化的科学认知在不断加深,全球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引起了1 ℃的增暖。2)气候系统观测不断完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的空间覆盖范围以及时间尺度均明显提高;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不断提高,以及更为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加入,使得模式发展经历了从气候系统模式到地球系统模式的进步。3)与以往的评估报告相比,在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规划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了对于水循环变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检测归因的评估内容。
- 王倩翟盘茂
- 关键词:IPCC气候变化
-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 2025年
- 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致力于为决策者提供更可靠、不确定性更小的未来气候变化信息。该综述梳理回顾了近10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预估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预估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预估表明,未来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将升高、降水将增加,且在高排放情景下的增幅最大。未来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将减少,极端高温将增多;极端降水明显增多且强度增强。未来中国区域复合型极端事件也将显著增多,且越罕见的极端事件在未来增多越显著。统计订正、模式加权、基于归因结论的约束和萌现约束等观测约束方法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整体来说,约束预估不会改变模式原始预估的定性结论,但在变化幅度上有所调整。观测约束方法在不同区域、不同变量的约束预估中体现出了减小预估不确定性的能力。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进步,需深化对气候系统及其反馈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观测资料的质量与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并加强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 周佰铨杨婷婷周波涛孙建奇王倩翟盘茂
- 关键词:气候变化预估
-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_2遥感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在应用需求的拉动和高光谱技术发展的驱动下,利用被动式星载近红外高分辨率光谱仪探测大气CO2分子柱含量已成为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卫星遥感CO2在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需求,分析了被动遥感CO2的优势和不足;对国际上最新的以美国OCO-2(2014年7月发射)和日本GOSAT(2009年1月发射)为代表的专项CO2遥感任务进行了综述,包括仪器指标、观测模式和定标模式等方面;着重对OCO-2定标精度需求和多种在轨定标方式进行了阐述;从应用和数据处理角度,简要比较了光栅和傅里叶干涉探测技术探测CO2的主要特点;最后对定量反演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毕研盟王倩杨忠东谷松岩吴荣华刘成保
- 关键词:CO2遥感
- 大气CO2遥感探测仪器的关键指标和敏感性分析研究
- 利用近红外谱段的反射太阳辐射遥感大气低层CO2浓度信息,已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领域。本文结合中国碳卫星探测的精度要求,针对高光谱CO2探测仪光栅分光、阵列探测器特点,利用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研究光谱分辨率和采样率及信噪...
- 王倩
- 关键词:CO2
- 文献传递
- 近红外CO_2高光谱探测仪通道选择被引量:5
- 2014年
- 近红外波段(1.6μm)遥感可探测大气CO_2含量信息,应用于碳循环研究中。宽波段、高分辨率不但对仪器研制是一个挑战,而且巨大的数据量对观测的正演、反演也是一个挑战性课题。该文应用自由度及信息量分析法,对近红外高光谱波段中探测通道进行CO_2信息量分析,选择前20~100个高信息量的CO_2探测通道,并进行了反演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前20个高信息量通道占所有通道总信息量的76.4%,仅用所选的前20个通道进行反演,与所有通道参加反演的结果相比,误差增加0.3×10^(-6);通道数增至60时,信息量增加,通道数再增加,信息量则增加不显著;CO_2反演误差存在相似的关系。在高CO_2信息量分布上,弱吸收性质的1.6μm波段和强吸收性质的2.06μm波段表现出不同特点。
- 毕研盟杨忠东卢乃锰张鹏王倩
- 关键词:CO2反演
- CO_2高光谱遥感仪器的光谱参数和信噪比需求被引量:7
- 2014年
- 卫星短波红外CO_2遥感获得大气低层CO2浓度信息,已成为目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结合气候变化及碳源、汇观测需求,利用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高光谱分辨率、高精度CO_2探测目标的可实现性。针对高光谱CO_2探测器光栅分光、阵列探测器特点,分析了光谱分辨率、光谱采样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对CO_2探测的可能影响;基于辐射敏感度因子分析了不同探测精度要求下的信噪比需求。结果表明:高光谱CO_2探测器首先应具有足够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便从太阳反射连续谱段中分辨出CO2吸收线;为保证CO_2光谱的准确性,光谱仪所用探测器面元应该保证光谱采样率大于2;尽管探测边界层内CO2浓度1%变化所要求的信噪比难以达到,但探测整层大气CO_2浓度1%的变化所需要的信噪比是可以实现的。
- 王倩杨忠东毕研盟
- 关键词:CO2遥感
- 气溶胶对大气CO_2短波红外遥感探测影响的模拟分析
- 2018年
- 气溶胶引起的光学路径长度改变是影响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反演大气CO_2浓度的重要误差源.本文利用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中国碳卫星观测,结合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的气溶胶廓线产品研究了不同特性的气溶胶对卫星观测光谱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气溶胶散射引起的光学路径长度改变与气溶胶类型、模态以及垂直分布密切相关;城市型和海洋型气溶胶对观测光谱影响很大;多层分布的积聚模态大陆型和海洋型气溶胶在光学厚度小于0.3时,会引起5%以内的负辐射变化,随光学厚度不断增加会引起正的辐射变化;主要以粗粒子模态存在的气溶胶在不同的垂直分布情况下均会引起辐射的负变化,从而造成CO_2浓度的高估;另外,随气溶胶分布高度变高,负的辐射变化程度会逐渐减小.
- 王倩毕研盟杨忠东
-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溶胶短波红外
- 星载主动遥感气溶胶-云参数技术需求与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面对越来越迫切的气象和气候预测及大气环境监测需求,利用主动星载仪器在全球范围内探测云和气溶胶参数成为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相比被动遥感仪器,主动仪器可以获取云和气溶胶参数的垂直分布信息,这将在天气气候模式的改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云和气溶胶遥感需求分析,从雷达数据应用角度,首先介绍了数值模式对云和气溶胶的科学参数需求和定量需求,进一步分析了云和气溶胶联合观测的需求,以及星载微波激光雷达的探测特点;然后对国内外正在规划的星载云和气溶胶微波激光雷达探测任务进行了综述,包括仪器指标和数据产品设计;最后展望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 王倩王倩王倩毕研盟
- 关键词:气溶胶
- 不同强度ENSO事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空窗期的影响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s)是影响我国的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ENSO与TCs活动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TCs空窗期出发,探讨了ENSO事件与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关系。通过统计...
- 王倩
- 关键词:季风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