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痰热清治疗的有效性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痰热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痰热清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gA、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IgA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痰热清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刘鹏
-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痰热清血清指标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p27Kip1、RalA及SPOCK1蛋白表达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检测老年(年龄≥60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癌组织中p27Kip1、RalA及睾丸蛋白聚糖1(SPARC/osteonectin,CWCV and Kazal-like domains proteoglycan 1,SPOCK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就诊且行手术切除的老年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R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27Kip1、RalA及SPOCK1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27Kip1、RalA及SPOCK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收集到149例老年CRC患者,所有患者随访2年,随访期间死亡45例(30.2%)。CRC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而RalA和SPOCK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p27Kip1阴性表达、RalA和SPOCK1阳性表达CRC患者中黏液性癌、TNM分期Ⅲ~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T分期T2~T4期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它们在p27Kip1阳性表达以及RalA和SPOCK1阴性表达CRC患者中的占比(P<0.05)。死亡CRC患者中TNM分期Ⅲ~Ⅳ期、p27Kip1阴性表达、RalA和SPOCK1阳性表达CRC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在生存患者中的占比(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p27Kip1蛋白阴性表达[HR(95%CI)=2.807(1.490,5.287),P=0.001]、RalA和SPOCK1蛋白阳性表达[HR(95%CI)=2.769(1.493,5.134),P=0.001;HR(95%CI)=3.075(1.610,5.871),P=0.001]是CRC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显示,CRC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RalA和SPOCK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曲线明显优于p27Kip1蛋白阴性表达以及RalA和SPOCK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分别:log-rankχ^(2)=11.678、P=0.001;log-rankχ^(2)=10.836、P=0.001;log-rankχ^(2)=10.792、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
- 黄珊珊张静赵振伟刘鹏张永健张佳祺
-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癌P27KIP1RALA预后
- 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 2019年
- 目的: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黄秋玲张晓辉张胜涛刘鹏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动脉硬化程度与气道阻塞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动脉硬化程度与气道阻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8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另纳入96例肺功能正常的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肺功能,颈动脉超声,外周动脉硬化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有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C,TG,HDL-C、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DL-C,肌酐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I,PI,IMT以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组IMT超声分型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baPWV和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V1/FVC、FEV1均与baPWV呈负相关(r=-0.516,r=-0.522,P<0.05)。hs-CRP、TNF-α、IL-6均与baPWV呈正相关(r=0.588,r=0.625,r=0.534,P<0.05)。结论COPD可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COPD患者应加强动脉硬化的筛查,提早发现并干预,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张胜涛张晓辉刘鹏王静黄秋玲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硬化超声
- 糖尿病血压正常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 孙静吴雷黄玉艳王德胜刘鹏王志彬张全福宋绍敏
- 应用健康体检、问卷调查方式,以开滦职工2006-2007年度体检时,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并使用降糖药物且血压正常者(2367例)为研究队列,并于2008-2009年度进行相...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降糖药物
- 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脐血VDBP、25-(OH)D、PCT及IL-6水平变化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发型败血症(EO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32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n=100)和对照组(n=132),均检测脐动脉血及出生后72 h内外周静脉血VDBP、25-(OH)-D、PCT、IL-6水平。EOS组并于抗感染治疗10~14 d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OS组脐血及外周血VDBP、25-(OH)D水平明显降低(P <0.05),PCT、IL-6水平明显增高(P <0.05)。经抗感染治疗后,EOS组VDBP、25-(OH)D较出生后72 h明显增高(P <0.05),PCT、IL-6明显降低(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脐血VDBP、25-(OH)D、PCT、IL-6预测EO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03、0.836、0.851,分别以54.42 ng/ml、24.29 ng/ml、112.38 pmol/L、25.21 pg/ml为临界值,敏感度与特异度依次为78.3%和81.4%、82.5%和79.2%、86.2%和76.3%、89.1%和84.5%。结论 EOS早产儿脐血VDBP、25-(OH)D显著降低,PCT、IL-6显著增高,4项指标对早产儿EOS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 刘鹏
- 关键词:早产儿结合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 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质量指数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2 367例糖尿病患者,按2006年6月~2007年10月体检时基线BMI分为非肥胖组(BMI<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并按基线BMI四分位数分为<23、23~<25、25~<27、≥27 kg/m^2,2008年6月~2009年10月体检时观察不同BMI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BMI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2 367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38.36%,男性高血压发病率(40.21%)高于女性(31.03%),P<0.05。肥胖组高血压发病率(48.91%)高于非肥胖组(35.83%),P<0.01。BMI为<23、23~<25、25~<27、≥27 kg/m^2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29.83%、36.15%、40.81%、46.62%,四者相比P<0.01;按男女性别进行分层后,男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32.06%、37.45%、43.51%、47.63%,四者相比P<0.01;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22.92%、28.89%、29.57%、42.97%,四者相比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MI为23~<25、25~<27、≥27 kg/m^2总体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是BMI<23 kg/m^2的1.332、1.622和2.055倍;BMI≥27 kg/m^2女性OR值为2.534;BMI为25~<27、≥27 kg/m^2男性的OR值分别为1.632和1.9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收缩压等因素后,与BMI<23 kg/m^2比较,BMI为25~<27 kg/m^2总体和男性的OR值为1.400、1.412,BMI≥27 kg/m^2总体、男性和女性的OR值为1.729、1.596和2.636。结论 BMI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BMI对男性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的影响较女性大。
- 黄玉艳孙静陈秀清田剑刘晓翠陈朔华刘鹏吴寿岭
- 关键词:糖尿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
- 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中SKp2、P27Kip1、HLA-DRA蛋白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究老年结直肠癌(CRC)病人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P27Kip1、人白细胞抗原(HLA)-DRA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54例老年CRC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Kp2、P27Kip1、HLA-DRA蛋白的表达情况。对病人进行3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癌组织中SKp2、P27Kip1、HLA-DRA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病人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老年CRC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SKp2和HLA-DRA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01),P27Kip1阳性表达率较低(P<0.001)。癌组织中SKp2、HLA-DRA表达与CRC病人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P27Kip1表达与肿瘤最大直径有关(P<0.05),SKp2、P27Kip1、HLA-DRA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1)。随访36个月时,失访5例,97例病人存活(生存组),52例病人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SKp2阳性比例、HLA-DRA阳性比例显著增高(P<0.05),P27Kip1阳性比例显著降低(P<0.01)。SKp2阳性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57.38%)低于SKp2阴性表达者(84.38%)(P<0.05);P27Kip1阳性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P27Kip1阴性表达者(77.55%比56.19%,P<0.01);HLA-DRA阳性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HLA-DRA阴性表达者(57.52%比78.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HR=1.213)、TNM分期为Ⅲ~Ⅳ期(HR=1.837)、SKp2阳性(HR=1.465)、HLA-DRA阳性(HR=1.224)为老年CRC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27Kip1阳性(HR=0.952)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CRC病人癌组织中SKp2和HLA-DRA阳性表达率高,P27Kip1阳性表达率低,SKp2、P27Kip1、HLA-DRA表达情况与病人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 张冬梅张静赵振伟刘鹏张永健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S期激酶相关蛋白2P27KIP1
- 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评价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抽选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阻肺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号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精神状况、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状况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 <0.05,组间差异可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黄秋玲张晓辉张胜涛刘鹏
-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老年慢阻肺
- 正常高值血压对糖尿病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对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U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者共9489例,选择血压为〈140/90mmHg(1mmHg:0.133kPa)的糖尿病者作为观察人群。于(25.5±4.7)个月(12~39个月)后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测量血压并计算发病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因素。结果对2367例观察对象总随访5013.15人年,于第2次体检时有908例进展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8.1/100人年,男性高于女性(19.1/100人年对14.3/100人年)。正常高值组的发病率高于正常血压组(20.4/100人年对11.6/100人年)。按照〈40岁、40~50岁、50~60岁和≥60岁年龄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5.0/100人年、17.6/100人年、18.7/100人年、18.6/100人年,其中正常高值组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7.2/100人年、20.1/100人年、20.8/100人年、20.9/100人年。,校正相关因素后.影响糖尿病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的包括正常高值血压(RR=1.50,95%CI1.15-1.95)、男性(RR=1.36,95%CI1.06-1.75)、年龄50~60岁(RR=1.79,95%C,1.22-2.63)、年龄≥60岁(RR=1.85.95%CI1.22-2.80)、收缩压(RR=1.77,95%CI1.42-2.20)、体重指数(RR:1.54,95%C11.23-1.93)和尿酸(RR=1.31,95%CI1.04-1.6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是影响糖尿病人群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男性、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和尿酸也是影响糖尿病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孙静宋黎明吴雷黄玉艳张晓辉刘鹏王德胜王志彬吴寿岭
-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