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颖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新生儿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血小板质量
  • 1篇输注
  • 1篇输注疗效
  • 1篇同病
  • 1篇抢救
  • 1篇紧急抢救
  • 1篇肌损伤
  • 1篇红素
  • 1篇高胆红素
  • 1篇高胆红素血症
  • 1篇不同病因
  • 1篇采血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胡志颖
  • 1篇赖圣明
  • 1篇肖艳红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病因的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组心肌损伤的差别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不同分组,以探讨不同组间心肌损伤程度。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后按不同病因分成:围产期组、感染组、母乳喂养组、ABO溶血组、G6PD酶缺乏组,收集病例临床资料,测定各病例血液学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系统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TB,CKMB,Trop-I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间TB无统计学意义(P>0.05),TB与CKMB、Trop-I呈正比关系。结论不同病因组间,心肌损伤程度不同,且心肌损伤不仅与TB成正相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缺氧、组织损伤、日龄等。
林荣万肖艳红胡志颖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
应用配合型输血紧急抢救RhD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探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应用配合型输血紧急抢救RhD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Rh D新生儿溶血病患儿5例,均进行配合型输血紧急抢救,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抢救前后患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配合型输血后较输血前,患儿Hb、RBC及Hct均明显升高;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输血反应。结论:应用配合型输血紧急抢救RhD新生儿溶血病效果较为明显。
胡志颖赖圣明
单采血小板对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对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输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手工分离血小板,观察组采取单采血小板,对比两组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结果。结果两组血小板总量、血小板体积以及酸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及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纤维蛋白原上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校正回收率、凝血酶原活性变动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动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有效率、血小板校正回收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分离血小板均均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单采血小板质量更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胡志颖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