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万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纵隔特发性髓外造血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髓外造血是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在骨髓外的扩增和分化,病理性髓外造血常伴有骨髓纤维化和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健康患者出现病理性髓外造血称为特发性髓外造血,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后纵隔的特发性髓外造血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韩银尹万杨帆
- 关键词: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后纵隔特发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 肺转移性胚胎性癌1例报道
- 2025年
- 胚胎性癌是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本文报道1例以肺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胚胎性癌。患者男,38岁。因肺部CT发现肺多发占位,HIV检测阳性。入院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大体见灰白条形组织3条,长0.4~0.8 cm,最大径0.1 cm,镜下观察癌细胞呈实性结构,胞质深嗜碱性,胞膜不清,核大,拥挤、重叠,核多形、泡状,可见单一或多个大核仁,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多见,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免疫标记SALL4、OCT4、CD30均阳性,CD117阴性。诊断为肺转移性胚胎性癌。
- 夏仙根刘金星尹万苏旭黄安亮杨帆
- 关键词:肺脏胚胎性癌生殖细胞肿瘤病理诊断
- 原发于甲状腺的海绵状血管瘤1例
- 2025年
- 目的探讨较为罕见的甲状腺原发的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11月收治的一例原发于甲状腺的海绵状血管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镜下由扩张的薄壁管腔构成的病灶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管腔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管壁内衬扁平内皮细胞,管腔内含淋巴细胞、嗜酸性分泌物,部分间质内可见团状淋巴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管腔内皮细胞呈:CD31、CD34、ERG阳性,D2-40阴性,Ki-67指数极低。综合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支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结论甲状腺原发海绵状血管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术后需结合其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判断。
- 张怡然刘宁忆魏青青马立尹万苏旭刘金星杨帆
- 关键词:甲状腺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
- 颈部异位胸腺瘤一例
- 2022年
- 1.一般资料:病人,45岁,女性。1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彩超提示甲状腺双侧叶包块,左侧颈部局部疼痛,无吞咽困难、声嘶、饮水呛咳、呼吸困难等不适。专科查体:颈软,颈部气管受压左偏,未见左侧甲状腺明显肿大,可见右侧甲状腺Ⅱ度肿大,甲状腺左侧叶未扪及明显肿物,甲状腺右侧叶可触及一大小约4.5 cm×4.0 cm×3.5 cm的肿物,肿物质韧固定,边界尚可,无压痛,肿物向胸骨后方延伸,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 李晓妹程胜君彭竹琴郭瑶尹万刘金星苏旭杨帆
- 关键词:异位胸腺瘤头颈部肿瘤
- 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增厚对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增厚及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沉集对胎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10例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温江区妇幼保健院20~25岁孕妇分娩的胎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5分的胎盘毛细血管壁厚度及是否有纤维蛋白样物沉集。对比同期收治的10例20~25岁孕妇分娩胎儿出生后1min Apga评分10分的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厚度及毛细血管壁是否有纤维蛋白样沉集。结果 10例20~25岁孕妇分娩的胎儿在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5分的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增厚大于50%,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物沉集。同期间10例20~25岁孕妇分娩的胎儿在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10分的胎儿胎盘毛细血管没有增厚,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无纤维蛋白样沉集。结论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增厚,胎儿胎盘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沉集是影响胎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5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 徐华王晨笛苏旭张莉吕春燕尹万杨桂华
- 关键词:APGAR评分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Tim-3、galectin-9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 结直肠癌经根治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易复发且预后较差,因此,寻找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生化标志物和药物靶点,对于优化此类群体临床结局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新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3, Tim-3)及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actose lectin 9,galectin-9)在包括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是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与预后的价值尚不明确,故而本文旨在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Tim-3、galectin-9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71例,采用免疫组化测定患者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中Tim-3、galectin-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基线参数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Tim-3、galectin-9与结直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 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Tim-3、galectin-9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18%(120/171)、32.16%(55/171),而低表达率分别为29.82%(51/171)、67.84%(116/171)。同时,结直肠癌组织Tim-3的表达评分相较于配对癌旁组织偏高,而galectin-9的表达评分则偏低(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Tim-3、galectin-9表达与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5)。随访14~63个月,17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7例失访,剩余患者组织中Tim-3、galectin-9表达呈现异常低表达的患者分别为49、112例,高表达患者分别为115、5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Tim-3高表达者的RFS和OS均低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S:log-rank=22.66,P<0.001;OS:logrank=19.71,P<0.001),而galectin-9低表达者的RFS和OS则低于高表达者,差异有统计
- 张怡然邓丹尹万罗俊刘金星谢臣健季星利马立张莉夏仙根程胜君黄安亮杨帆
- 关键词: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
- 一种原位检测PD-L1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病理学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检测PD‑L1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病理学方法,制备方法包括:PD‑1‑Fc质粒构建;PD‑1‑F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鉴定:包括了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SFM无血清驯化培养以及采用Prote...
- 黄安亮杨帆尹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