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与其年龄的关系
- 2019年
- 目的:分析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与其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文昌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的不同将其分为L组(年龄为20~40岁)、M组(年龄为41~60岁)和H组(年龄为61~80岁),每组各20例患者。对三组患者均先采用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然后再使用微量泵为其持续输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根据其Ramsay镇静评分控制其丙泊酚的输注量)。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3分、4分、5分、6分时其丙泊酚的输注量。结果:在采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期间,L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3分、4分、5分、6分时其丙泊酚的输注量均大于M组患者,P <0.05;M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3分、4分、5分、6分时其丙泊酚的输注量均大于H组患者,P <0.05。结论:与接受机械通气的中老年患者相比,接受机械通气的青壮年患者应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时达到良好镇静效果所需的用药量较大。
- 杨召伍陈山庄华帅符杨
- 关键词:丙泊酚机械通气
- 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文昌后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
- 2025年
-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摩羯”灾后文昌地区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灾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台风登陆前(2024年8月6日—9月5日)、后(2024年9月6日—10月5日)组及历史同期组(A2023、B2022、C2021、D2020、E2019,2019—2023年每年9月6日—10月5日)共7个组9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数据,比较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性等。结果台风登陆后组检出26例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高于除B2022组外的所有组(均P<0.05)。病例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感染途径以医院外为主(88.5%);男性占80.8%,农民占53.9%,69.2%的病例在台风后10 d内发生。感染部位以多部位合并感染、血流感染和软组织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临床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准确率偏低(登陆后45.5%VS既往同期62.8%)。临床治愈率降至76.9%,病死率升至7.7%。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肾脏钩端螺旋体感染者病死率分别为25.0%、50.0%。结论台风灾后特殊病原菌感染显著增加且预后较差,建议重视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实现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完善防控措施并提高临床经验性用药的准确性。
- 陈净苏秀莹田佳杨召伍陈山郑常睿
- 关键词:超强台风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耐药性分子诊断
- ICU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探究ICU应用的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2月2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重度低钾血症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补钾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外周静脉补钾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钾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纠正率高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在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的治疗中效具有重要价值,该方法安全有效,患者的恶性心率失常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陈山
- 关键词:重度低钾血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死亡1例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通过对海南文昌地区1例因感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致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导致死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感染类鼻疽的早期诊疗及预防重症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确诊为B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描述性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实验室、影像学及诊疗资料分析总结,并查阅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该患者入院血糖31.4 mmol/L,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入院后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学显示双肺感染实变呈进行性加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升高,血、痰培养均分离到BP;采取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纤支镜肺泡灌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血液灌流等方案治疗,均未能控制病情迅速进展,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性休克,意识不清,符合BP致重症肺炎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在类鼻疽病临床分型中属于典型的急性败血症型,后因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结论文献显示BP在海南地区较常见,临床医生对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者,应高度警惕该病;相关标本培养出BP是诊断BP感染的金标准,积极送检培养,结合流行病史、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资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精准化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同时,本病案提醒对糖尿病患者并发BP感染时,应高度警惕疾病进展为重症肺炎和脓毒血症。
- 陈净何昌华杨召伍陈山叶保旭何林琳
-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病重症肺炎脓毒血症
- 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Th17/Treg失衡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Th17/Treg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ICU收治的56例SAP患者为研究组,分为HVHF组(n=28)和非HVHF组(n=28)。另选取同期做健康体检的28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的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并于治疗前、治疗24 h、48 h时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结果:研究组SAP患者Th17、Treg、Th17/Treg及血清IL-6、IL-10、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h及24 h后,HVHF组患者Th17、Treg、Th17/Treg、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逐渐降低,与非HVH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HF组患者在治疗24 h及48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基线值显著降低(P<0.05)。根据SAP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n=48)及非存活组(n=8),非存活组患者Th17、Treg、Th17/Treg、IL-6、IL-10、IL-17、IL-23、TGF-β基线值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及Pearson分析,HVHF组患者基线Th17水平分别与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525、0.347、0.286,P<0.001);基线Th17/Treg水平亦与血清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402、0.389、0.265,P<0.001)。结论:HVHF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消除炎症因子的过度分泌,纠正Th17/Treg失衡,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詹师杨召伍陈山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杨召伍陈泽江钟江华陈山
- 关键词: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曲美他嗪血脂血液流变学
- 既往疾病史对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既往疾病史对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急诊ICU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9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并比较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92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2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22.8%。其中有既往疾病史患者73例,复苏成功16例;无法提供病史6例,复苏成功1例;无任何病史13例,复苏成功4例。健康患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疾病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导致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
- 陈泽江潘纯陈山周黎明杨许威
- 关键词:病史心肺复苏
- 美罗培南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感染预防和再出血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美罗培南(MEM)治疗肝硬化(LC)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对感染预防和再出血的影响。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2例LC并发UG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在内科止血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确定感染时再给予头孢曲松或在入院时即给予预防性应用MEM治疗。结果在治疗10 d,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观察组WBC计数为(5.6±1.9)×109/L,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25±0.0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1.2)×109/L和(0.42±0.06)ng/mL,而血小板计数为(106.2±15.7)×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6±20.1)×109/L(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9%和1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检出8株菌株,对照组检出24株。两组感染患者均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MEM治疗LC伴UGB患者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并对防止再出血有帮助,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 陈山庄华帅邢诒喜吴直佳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美罗培南再出血
- 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抢救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探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抢救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文昌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抢救的70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进行抢救,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法进行抢救。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死亡率以及撤机成功率,并对比其血管紧张素Ⅱ(AT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较高,其再插管率、死亡率均较低,其ATⅡ、NE、E的水平均较低(P <0.05)。结论 :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抢救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陈山
-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
- 无创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心衰药物、硝酸酯类以及利尿剂和镇静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鼻导管行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动脉血CO2分压(Pa 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疗效较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杨召伍陈泽江钟江华陈山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