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勤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1篇穴位
  • 1篇穴位贴敷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指数
  • 1篇血液透析护理
  • 1篇压豆
  • 1篇营养指标
  • 1篇症状积分
  • 1篇肾病
  • 1篇肾病患者
  • 1篇肾内科
  • 1篇肾透析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肾病
  • 1篇糖尿病肾病患...
  • 1篇题解
  • 1篇贴敷

机构

  • 3篇义乌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陈勤
  • 1篇叶元君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DOPT问题解决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探究ADOPT问题解决模式在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行血液透析的DN患者12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干预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第一次透析时,透析2 h后血糖较透析开始时下降,且对照组[(5.11±1.44)mmol/L]低于观察组[(5.68±1.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透析结束时,观察组血糖[(6.55±1.60)mmol/L]较透析2 h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5),而对照组[(5.02±0.81)mmol/L]与透析2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41.32±3.35)分和(42.32±3.47)分]均低于对照组[(44.19±3.03)分和(44.81±2.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3、4.416,均P<0.05);干预后,两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42、5.151、10.218、10.845,均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2/62)]低于对照组[12.9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6,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2、5.980、3.981、3.666,均P<0.05)。结论: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护理能够改善进行血液透析的D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陈勤冉维霞叶元君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透析护理血糖指数病人满意度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血液透析伴胃肠道不适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血液透析(HD)伴胃肠道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4例接受HD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动素、P物质和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95.52%,高于对照组85.07%(P<0.05)。2组食入即吐、胃脘痞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食入即吐、胃脘痞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胃动素、P物质、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胃动素、P物质、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轻HD患者胃肠道不适,改善其营养状态。
孙幸姿陈勤冉唯霞
关键词:血液透析胃肠道不适耳穴压豆中药穴位贴敷症状积分营养指标
肾内科常见中医特色技术调查与问题探讨
2025年
目的:调查肾内科常见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23年在肾内科接受治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肾内科常见中医特色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收回有效问卷466份,肾内科中医特色技术的开展率低依次为艾灸(47.42%)、中药穴位贴敷(44.42%)、中药足浴(37.34%)、针刺疗法(32.40%)、穴位按摩(29.83%)、中药塌渍(22.32%)、中药熏洗(18.24%)和中药内服(15.67%);实施的目的为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预防并发症、调节体液平衡、增强免疫力,分别占54.51%、48.71%、40.56%、30.47%和24.25%;患者认为影响其接受中医特色技术治疗的因素包括对中医特色技术的了解不足、对中医特色技术安全性存在顾虑、短期疗效不显著、护士未充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技巧、主治医生未推荐或支持中医治疗,分别占43.78%、40.13%、38.84%、30.47%和29.18%;患者对中医特色技术应用的建议包括加强技术宣教讲解、重视患者的参与和反馈、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改善护士服务主动性,分别占44.85%、41.42%、24.46%和21.89%。结论:艾灸和中药穴位贴敷是使用较多的中医特色技术;实施中医特色技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肾功能;影响患者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因素为对中医适宜技术了解不足及对安全性存在顾虑。对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护士进行培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更好地服务患者。
楼巧巧陈勤孙幸姿
关键词:肾内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