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

作品数:28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基因
  • 7篇病毒
  • 6篇电泳
  • 6篇脉冲场
  • 6篇脉冲场凝胶电...
  • 5篇药物敏感
  • 5篇EB病毒
  • 4篇药物敏感性
  • 4篇疱疹
  • 4篇疱疹病毒4型
  • 4篇敏感性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状况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血清
  • 2篇药物敏感性实...
  • 2篇潜伏膜蛋白

机构

  • 13篇青岛大学
  • 12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滨州卫生学校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作者

  • 23篇李欣
  • 10篇乔雪飞
  • 7篇罗兵
  • 5篇王笑峰
  • 4篇王云
  • 4篇刘霞
  • 3篇陆晓红
  • 3篇盛峰松
  • 2篇王晨静
  • 2篇赵振寰
  • 2篇安娜
  • 2篇冯艺
  • 1篇西英俊
  • 1篇姜永根
  • 1篇孙术红
  • 1篇隋忠国
  • 1篇吴国才
  • 1篇邸爱婷
  • 1篇孔祥硕
  • 1篇徐文

传媒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分子分型及耐药性,为婴幼儿食品安全管理和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选择松江区3个街道和4个乡镇,共19家食品店或超市,采集婴幼儿配方奶粉(包括乳基、豆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适用于婴幼儿的固体饮料,共124件。依据GB 4789.4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检验程序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所采集样品进行阪崎肠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血清分型,并进一步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24件样品中:婴幼儿谷类辅食51件,检出阪崎肠杆菌11株(9株保存成功),阳性率为21.6%;婴幼儿配方奶粉53件、固体饮料20件,均未检出阪崎肠杆菌;3类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PCR方法验证阳性菌,符合率为100%。9株阳性菌血清分型显示3株O1群,6株O2群。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测定的16种抗生素中,9株阪崎肠杆菌只对头孢唑啉中度耐药或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9株阪崎肠杆菌分为5种PFGE型别,相似度范围在50%~100%;其中A型有4株,B型有2株,相似度均为100%。[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婴幼儿谷类辅食中阪崎肠杆菌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婴幼儿食品。阪崎肠杆菌对测定的抗生素(除头孢唑啉外)均敏感,其血清分型主要为O1、O2群,PFGE分型显示不同或相同品牌婴幼儿辅食中阪崎肠杆菌有同源性,可应用于阪崎肠杆菌的溯源。
乔雪飞邱香吴佳瑾俞佳莉陆晓红孙中兴李欣
关键词:阪崎肠杆菌婴幼儿食品药物敏感性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献血者EBV、HHV-6和HHV-7DNA检测对输血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献血者单个核细胞(PBMC)和唾液标本中EB病毒(EBV)、人疱疹病毒6型(HHV-6)和人疱疹病毒7型(HHV-7)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109名健康无偿献血者外周血PBMC和唾液标本中EBV DNA,巢式PCR技术检测HHV-6和HHV-7 DNA,限制性酶切分析分别对HHV-6、HHV-7进行分型和鉴定。结果109名献血者外周血PBMC中EBV DNA检出率为21.10%(23/109),HHV-6 DNA检出率为50.46%(55/109),HHV-7 DNA检出率为57.80%(63/109)。唾液标本中EBV、HHV-6和HHV-7 DNA检出率分别为24.77%(27/109)、66.06%(72/109)和90.83%(99/109)。PBMC中EBV、HHV-6和HHV-7均阳性者7例,占6.4%;唾液标本中均阳性者17例,占15.6%。酶切分析结果显示,55例献血者外周血PBMC HHV-6阳性标本中HHV-6A型占18.2%(10/55),HHV-6B型占81.8%(45/55);72例唾液HHV-6阳性标本中HHV-6A型占16.7%(12/72),HHV-6B型为83.3%(60/72)。结论外周血PBMC和口咽部上皮细胞是EBV、HHV-6和HHV-7潜伏的重要部位,献血员中存在上述病毒的共感染。
杨永洁尼宏莉李欣王笑峰王云于琦罗兵
关键词:输血
水产品养殖销售环节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和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了解养殖销售环节中水产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病原特征,为更好地预防水产品引起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 4789.7—2013及《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进行致病性弧菌检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养殖场所、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3个采样环节共采集346件样品,检出5种致病性弧菌139株,阳性率为40.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在3个环节中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lh阳性率为100.0%,trh阳性率为4.2%,tdh阳性率为0.0%,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耐药;霍乱弧菌都是非O1/O139型,不含毒力基因Ctx,大部分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有多个PFGE型别,部分具有同源性。结论上海市松江区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呈多元污染,且耐药严重,型别多样,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李欣吴健灏乔雪飞吴佳瑾安娜俞佳莉
关键词:水产品致病性弧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2017年
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方法 按照《GB/T4789-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对31份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测,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应用BioNumerics6.6软件对PFGE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1份受检样品中共检出8株副溶血弧菌,根据PFGE分型,可分为4个型别,相似度从56%到100%。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4种不同基因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PFGE分子分型技术分析同源性对于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吴佳瑾俞佳莉乔雪飞李欣唐益明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靶向LMP1基因siRNA作用对AP-1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潜伏膜蛋白LMPl是EBV基因组BamH I Nhet片段上BNLF1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它是发现最早的能在体外恶性转化细胞系的EBV潜伏期蛋白。本研字己旨在探讨LMP1沉默对AP-1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下游与细胞转化、增殖和凋亡等相关因子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50 nmol/L靶向LMP1功能区编码序列的siRNA649转染EBV阳性的胃癌上皮细胞GT38,分别作用24、48、72、96、120 h,采用RT-PCR检测c-Jun,生存素,CDK4和MMP9 mRNA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生存素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c-Jun,JunB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靶向LMP1特异性siRNA作用后,各时间点c-Jun和生存素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0.05),c-Jun以24 h时降低最为明显,而生存素以48 h时降低最为明显;CDK4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细胞对照组(P<0.05);转染后24、48、72 h时MMP9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0.05),96 h和120 h时MMP9则无明显改变(P>0.05)。与细胞对照比较,c-Jun和JunB蛋白表达均下调,JunB蛋白表达在作用第5天时有所恢复,CDK4蛋白表达均上调。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细胞质中代表生存素阳性的棕色颗粒明显减少。结论:靶向LMP1功能区编码序列的siRNA转染可影响EBV阳性胃上皮细胞AP-1及其下游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刘霞王笑峰王云李欣冯艺罗兵
关键词: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活化蛋白-1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结合配体CAPON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内皮衍生小分子气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因阐明了NO在心血管系统中是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随后的研究揭示了NO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舒张、神经传递、巨噬细胞街道的细胞毒性、胃肠道平滑肌舒张及支气管扩张。在生物体内,NO的生成过程需要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参与,将L-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分子氧作为底物,
李欣赵振寰王晨静孙术红孙伟伟
关键词:一氧化氮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军团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7—10月,分别采集松江区8家酒店、7家超市、8幢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和冷凝水共66件,应用PCR技术和常规微生物平板分离法同时检测,并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冷却水中常规分离培养方法检测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51.6%,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8.3%;冷凝水中常规分离培养方法检出阳性率为11.4%,PCR方法检出阳性率为14.3%,两种方法均显示冷却水中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冷凝水的阳性率,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共检出5种不同血清型的嗜肺军团菌,其中以LP1血清型为主,占73.9%;而一个样品中检出两种血清型的占13.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酒店、超市、办公楼不同场所嗜肺军团菌的污染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存在嗜肺军团菌的污染,必须加大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军团病的暴发和流行。
李欣吴佳瑾俞佳莉陆晓红乔雪飞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冷却水冷凝水PCR
沙门氏菌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中分布及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37
2020年
目的了解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及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的发病率,探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性,为更好的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及生化实验进行沙门氏菌检测鉴定,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试验及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80件生禽肉中检出沙门氏菌21株,阳性率为26.3%;60件生畜肉中检出4株,阳性率为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5,P=0.002)。采集1 230件腹泻患者肛拭子,检出沙门氏菌80株,阳性率为6.5%,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食品和患者肛拭子中检出的沙门氏菌都对AMP、NAL、SUL、STR耐药比较严重,而对CAZ、CFX、GEN、IMI、AZI、CT、PB、AMI、MEM、KAN都比较敏感,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食品与患者中检出的部分沙门氏菌有100%同源性。结论上海市松江区生禽肉中沙门氏菌污染严重,食品和患者中部分菌株具有同源性,结果提示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李欣俞佳莉乔雪飞吴佳瑾安娜夏瑜洁吴健灏
关键词: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血清型PFGE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耐药性及分型研究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对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不同食品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特征。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8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39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36.1%,其中sea(28.02%,11/39)、seb(41.0%,16/39)、sec(33.3%,13/39)、sed(12.8%,5/3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氨苄西林(83.3%)、青霉素(80.6%)和红霉素(42.6%)耐药率最高;最低为万古霉素(100.0%)、达托霉素(98.1%)和庆大霉素(94.4%),且有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其中1株最高耐受6类抗生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1株不能分型,其他97株共分为19簇,包括77种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情况需引起重视,并加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吴健灏李欣徐馨雨俞佳莉乔雪飞盛峰松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药物敏感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CMV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婴儿尿液中CMV-DNA含量在诊断和动态监测婴儿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应用PE5700全自动PCR扩增分析仪检测80例婴肝患儿和40例对照组患儿尿标本中HCMV-DNA的拷贝数及HCMV-IgM,并对其中48例CMV肝炎患儿在出院半年和一年后进行尿标本HCMV-DNA含量和肝功的动态监测。结果80例患儿尿标本HCMV-DNA阳性率为63.8%(51/80),40例正常对照婴儿尿标本中HCMV-DNA阳性率为10%(4/40),统计学分析表明:婴肝患儿组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31.032,P<0.01);80例患儿血HCMV-IgM阳性率为46.25%(37/80),40例正常对照儿童HCMV-IgM阳性率为2.5%(1/40),统计学分析表明婴肝患儿组血HCM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3.588,P<0.01);通过对出院后的48例CMV感染的婴肝患儿进行一年的随访,发现部分患儿肝功恢复正常后,HCMV不能完全转阴,并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对CMV感染婴肝患儿要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结论HCMV感染是引起婴肝的主要原因,部分患儿肝功恢复正常后,HCMV不能完全转阴,并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出院后要进行动态监测。
刘薇西英俊李欣刘霞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病毒载量动态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