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平
-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不足与改进方案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其涉及的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增加,因此需要不断的增加监测项目,全面、科学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分析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为今后科学监测工作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杨爱青高宁王淑田汪洋武玉平杨洪波
- 关键词:食品安全
- 2015—2024年淄博市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近十年淄博市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保障学生餐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24年淄博市各区县采集的学生餐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5—2024年所检354份学生餐总体不合格率为4.80%,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不合格率为0.85%,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不合格率分别为1.98%、1.69%和0.28%。2015—2024年淄博市不同食品类别和学校类型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同采样季度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季度不合格率较高,分别为10.11%和7.95%。结论:淄博市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第二、三季度应加强监管。
- 武玉平杨爱青徐一凡张茜汪洋
-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
- 淄博市201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淄博市2015年市售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在全市检测网点抽检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餐饮食品、蛋及蛋制品食品样本,按照《2015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等相关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15年在淄博市全市范围内共采集310份食品样品,其中有59份样品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19.03%。水产品、肉及肉制品和餐饮食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3.33%、56.67%和10.00%。其中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肉及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35.00%、30.00%和30.00%。调味品、蛋及蛋制品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结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肉与肉制品中致病菌污染值得关注,应加强市售食品致病菌的监测。
- 武玉平汪洋杨爱青王淑田杨洪波
-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副溶血性弧菌
- 2019—2023年淄博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9—2023年淄博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淄博市2019—2023年上报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2023年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3起,发病337人,住院35人,无死亡。夏秋季节高发;查明致病因素的事件占34.78%(8/23),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事件数占比较高,为75.00%(6/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占微生物及其毒素暴发事件的33.33%(2/6);最常见的原因食品为混合食品和其他,占比为30.43%(7/23)和26.09%(6/23),其次为粮食制品、肉与肉制品,占比为17.39%(4/23)和13.04%(3/23);食物来源场所主要为学校食堂73.91%(17/23);引发因素以多因素为主,其次为误食误用有毒植物。结论微生物及其毒素是引起学校食源性暴发事件的主要因素,夏秋季节是高发季节,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多部门加强协作,减少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 武玉平曹明明汪洋杨爱青徐一凡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流行病学特征
- 一起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分析
- 2025年
- 目的:对一起饭店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该起事件的暴露因素与感染来源,为该类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当日当餐次在该饭店进食的病例和未发病进餐者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做队列研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查找危险因素。结果:累计报告病例21个,罹患率为40.4%;9个采集肛拭子的患者中有5个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6%。可疑暴露食品为牛肉拼盘(RR=6.4,95%CI=1.7~24.5)。结论:该事件为牛肉拼盘中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可能危险因素为牛肉制品酱制成熟后在室温下长时间缓慢冷却及运输过程中无冷藏条件,进食前未彻底加热。
- 杨爱青徐一凡武玉平汪洋
-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 2016-2018年淄博市部分市售食品中铅、镉元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淄博市部分市售食品中铅、镉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6—2018年采集全市不同销售环节的8类500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根据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铅的检出率和合格率分别是43.20%(216/500)、100%(500/500),镉的检出率和合格率分别是79.80%(399/500)、99.40%(497/500),镉超标样品为青椒和水产制品。结论:淄博市部分食品中铅、镉元素污染水平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留污染。
- 徐一凡杨柳杨爱青汪洋武玉平
- 关键词:食品铅镉
- 淄博市2019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淄博市2019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按计划采集样品,采用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通过对2019年淄博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超标样品6份,监测总合格率为99.02%。结论:本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结果总体向好。
- 高慧汪洋武玉平杨爱青徐一凡
- 关键词:化学污染物
- 淄博市2013—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了解淄博市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风险食品种类及来源,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淄博市2013—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资料中超标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共检测食品样品1 569份,7种致病菌检出阳性菌株393株,检出率为25. 05%,连续4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检出率较高的是霍乱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分别为28. 40%、15. 56%及13. 84%,其他致病菌也有不同程度检出。样品检出率较高的是水产品、水体、肉与肉制品,分别为39. 75%、38. 04%、31. 58%。结论淄博市2013—2016年采集食品样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部分食品污染比较严重。其中水产品、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应加强针对性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 武玉平汪洋杨爱青徐一凡张艳青王淑田
-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
- 2014-2017年淄博市332份淡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淄博市动物性淡水产品中常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场、销售场所和餐饮店采集淡水鱼、淡水甲壳类和淡水贝类进行4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2014年至2017年,淄博市共对332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霍乱弧菌检出率27.54%(76/276)、副溶血弧菌检出率23.19%(77/332)、溶藻弧菌检出率6.76%(15/222)、创伤弧菌均未检出。不同年份比较,副溶血弧菌2016年检出率最高为32.14%(45/140);霍乱弧菌2014年和2016年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89%(25/76)、32.31%(42/130)。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在养殖环节、销售环节和餐饮环节均有检出,创伤弧菌在以上采样环节均未检出。结论淄博市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致病性弧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销售和餐饮环节存在的污染隐患应加强重视。
- 汪洋高慧高慧武玉平
- 关键词:淡水产品致病性弧菌
- 山东省淄博市1088份市售食品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淄博市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确定高风险食品,为执法部门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6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等相关方法对淄博市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 2016年全年共检测各类食品样品1 088份,超标111份,超标率为10. 20%。其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样品数量672份,超标率为1. 34%(9/672),超标指标包括玉米面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及赭曲霉毒素、海燕鱼鱼干中的镉、绿豆芽中的吲哚乙酸;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检测416份,超标率为24. 52%(102/416),其中水产品中的致病性弧菌及肉与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结论淄博市食品安全状况整体优良,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针对性监管,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 武玉平汪洋杨爱青徐一凡杨洪波王淑田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