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电图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病心衰
  • 1篇心衰
  • 1篇型心
  • 1篇血性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 1篇原发性

机构

  • 4篇湘南学院附属...
  • 3篇宜章县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曾晓春
  • 2篇张忠山
  • 2篇谭湘明
  • 1篇覃宇周
  • 1篇谢开红
  • 1篇李国亮
  • 1篇周建华
  • 1篇黄秀君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郴州医学高等...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5例报告
2001年
欧阳相周建华黄秀君曾晓春
关键词:伤寒溶血并发症
罗格列酮与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 ATRA组、12.5 μmol/L RSG、25 μmol/L RSG组,10 μmol/L ATRA和25 μmol/L RSG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PARγ蛋白,RT-PCR检测PPARγmRNA.结果 10 μmol/L ATRA、12.5 mmol/L RSG、25 mmol/L RSG及两药联合时皆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浓度及时间依赖,两药联合作用72 h时,生长抑制率为(29.73±0.69)%.ATRA、RSG皆可使细胞周期G0/G1期延长,S期下降,两药联合作用时,S%为(12.87±0.35)%,细胞形态向正常方向转化,细胞的PPARγ蛋白核内表达及PPARγmRNA表达上调,两药联合后作用进一步加强,PPARγ/GAPDH的浓度比值高达0.646.结论 ATRA、RSG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上调PPARγ蛋白及PPARγmRNA的核内表达,ATRA和RSG联合较单药作用效果更强.
谢开红李国亮张忠山曾晓春
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欧阳相谭湘明曾晓春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病例报告心电图基因突变
端粒酶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端粒酶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端粒酶或hTERT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文献,筛选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 015例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肿瘤临床分期患者间的端粒酶或hTER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或hTERT过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
谢学成覃宇周曾晓春张忠山
关键词:结直肠癌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临床病理特征
小剂量多巴胺、刺五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3例 ,采用常规抗心衰综合治疗 ;治疗组 38例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刺五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2 % ,对照组 78.7% ,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加刺五加联合使用 ,有控制心衰快 ,疗程短的特点。
欧阳相谭湘明曾晓春
关键词:多巴胺刺五加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