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毒宁注射液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浆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疗效及对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7 d后肺炎症状体征评分和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8^+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CD4^+、CD4^+/CD8^+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提高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赵志勇韩晶李贤伟任华马慧平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脾氨肽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症状、体征及免疫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42.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发热、扁桃体肿大、肺内啰音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CD_3^+CD_4^+较对照组升高,CD_4^+/CD_8^+较对照组增高。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脾氨肽治疗RRT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赵志勇王立华韩晶李贤伟张伟全马慧平任华李强
-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脾氨肽疗效观察CD4^+/CD8^+
- 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 2017年
- 由于儿科患儿具有年龄小,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特点,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配合力较差,儿科病房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困难,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发现,儿科病房发生护理纠纷率要占到医院总医疗纠纷发生率的一半以上,做好儿科患儿的护理管理工作相当关键[1],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进而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率较高的重要原因[2],这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做好儿科护理相关工作,加强其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之中,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之中。本文选取我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任华
- 关键词:安全管理护理管理儿科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及血气乳酸在儿童重/危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预警(PEWS)评分联合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血气乳酸在儿童重/危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162例)和危重症组(64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EWS评分与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血气乳酸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预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PEWS评分升高、血气乳酸水平升高、每搏量(SV)下降、心输出量(CO)下降、外周血管阻力(SVR)增加属于危重症流感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方程为:PI=-6.892+1.425×(PEWS评分)+1.286×(血气乳酸水平)-0.897×(SV)-0.965×(CO)+0.982×(SVR);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652~0.975),敏感度为91.97%,特异度为68.95%,临床验证模型预测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2.50%,预测整体准确率为83.77%。结论 PEWS评分与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血气乳酸结果相结合在预测重/危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值,对临床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任华祝俊玲郝强郭巧伟王美玲
-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
- SIRT3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中的作用。方法检测AML患儿骨髓细胞和健康献血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SIRT3表达;沉默AML细胞中SIRT3表达,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指标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AML患儿SIRT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敲低AML细胞中SIRT3表达后,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β-catenin蛋白表达量、T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强因子(T cell factor/lymphocyte enhancer factor,TCF/LEF)转录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p-GSK-3β)表达增加(P<0.05),添加GSK-3β抑制剂TWS119可部分逆转上述作用。结论敲低SIRT3可抑制AML细胞生长、提高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任华郝强郭丽郑素华卫雷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氧化应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儿童病毒性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肺炎儿童血浆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以及观察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探索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的160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补液等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1b,1μg/(kg·d),每天1次,疗程1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和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评分和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D3^+和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够纠正病毒性肺炎患儿的免疫紊乱状态,促进病情好转,提高临床疗效,而且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好,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 李贤伟赵志勇韩晶张伟全任华
-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及家属心理状态影响
- 2017年
-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6个月至4岁幼儿为高发病年龄,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所致,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1]。患者的典型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由于幼儿未发育完全,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当达到39℃时,可伴有惊厥以及四肢或全身肌肉抽搐、双眼上翻和意识障碍等,病情可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引起智力及意识障碍、脑损伤等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2]。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其退热的时间和惊厥症状消失的时间,提高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为了进一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 任华
- 关键词:心理状态影响
- miR-200a-3p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200a-3p(miR-200a-3p)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生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miR-200a-3p antagomir组及NC-antagomir组,每组各15只,采用经典造模法构建新生大鼠HIBD模型。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中miR-200a-3p表达,评估神经功能、脑含水量,HE染色、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和细胞凋亡,ELISA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凋亡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组大鼠海马组织miR-200a-3p表达水平和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脑细胞凋亡率、MDA、IL-6、IL-1β、TNF-α、Cleaved-Caspase-3水平升高(P<0.05),SOD、CAT、Bcl-2/Bax、BDNF、TrkB表达降低(P<0.05);与NC-antagomir组比较,miR-200a-3p antagomir组大鼠海马组织miR-200a-3p表达水平和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脑细胞凋亡率、MDA、IL-6、IL-1β、TNF-α、Caspase-3水平降低(P<0.05),SOD、CAT、Bcl-2/Bax、BDNF、TrkB表达升高(P<0.05)。结论抑制miR-200a-3p表达可以减少新生大鼠HIBD的神经损伤,可能与抑制凋亡、氧化应激和调节BDNF/TrkB通路表达有关。
- 任华郝强郭丽郑素华卫雷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
- 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中护理效果分析
- 2017年
- 小儿癫痫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之一。若长期且频繁发作,会破坏大脑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智障,且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有报道[1]指出,癫痫是由患儿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造成的神经系统暂时紊乱。对于小儿癫痫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但需患儿及其家属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是一种为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小儿癫痫护理模式[2]。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工作中重视健康教育,对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小儿癫痫的认知,明确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癫痫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任华
-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预警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PEWS)评分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住院期间的相关生命体征监测数据行PEWS评分,将患儿分为低危组(51例)、中危组(26例)和高危组(15例),比较三组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状况,并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分析PEWS评分对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危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中危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KD患儿PEWS评分为0~5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EWS评分3分是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最大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0.814,95%CI(0.652~0.975)]。结论PEWS评分对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价值,PEWS评分3分为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最佳截断点,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 郭丽祝俊玲任华郭巧伟龚艳玲
- 关键词: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