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额叶脑挫裂伤48例治疗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对4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26例;结果:保守治疗死亡率22.7%,手术治疗死亡率3.8%。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似缓实急,早期积极主动地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救治率。
- 李旭
- 关键词: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指征
- 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31例分析
- 2002年
-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最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相当困难,我院于1998年5月~2000年3月应用山东潍坊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胫腓骨骨折13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131例,男91例,女40例;年龄5~83岁,平均38.1岁。全部是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单侧126例,双侧5例;开放性骨折68例,闭合性骨折59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4例;骨折呈横断型18例,短斜型45例,长斜型5例,螺旋型27例,轻粉碎型32例,严重粉碎型4例。
- 李旭徐永旭阚卫兵郁传江王波许传永张超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 骨折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比骨折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探究一个有效的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对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患者下地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性的手术治疗方式。
- 李尊吉李旭张红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 综合性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附96例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治疗方案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行综合性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伤后3个月各年龄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疗效,36例死亡及植物生存者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3.6小时,而恢复良好者伤后至入院平均2.4小时(P<0.05)。其中恢复良好32例(33.3%)、重残28例(29.2%)、植物生存22例(22.9%)、死亡14例(14.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的疗效,DAI的死亡率仍占较大比例。
- 贾鹏李旭
-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 外伤性脑梗塞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梗塞面积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出现脑梗塞的病人根据梗塞面积及颅内压情况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6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并发外伤性脑梗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死亡率,主要治疗方法应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李旭王建庆陈敢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塞颅脑损伤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附56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 李旭王兴铧石敬增潘锋殷振奎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
- 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96例脑弥漫性轴索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治疗方案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行综合性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伤后3个月各年龄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疗效,其中恢复良好32例(33.3%)、重残28例(29.2%)、植物生存22例(22.9%)、死亡14例(14.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的疗效,DAI的死亡率仍占较大比例。
- 李旭
-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手术方法 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这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目前基本达成共识且受临床认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7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例,后路单开门减压钢板固定术35例,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单开门减压钢板固定术的手术平均耗时分别为58.15±6.97分钟、95.08±5.42分钟、125.48±9.3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45.27±3.58 ml、115.13±9.54ml、354.89±25.11ml.手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例患者因术后突发心脏病而死亡,死亡率为1.32%.76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81±3.54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活动度C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脊髓功能和颈椎稳定性,疗效显著.
- 李尊吉李旭张红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路后路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的救治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的救治与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我院自1994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36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病人,其中合并胸外伤201例,合并腹外伤105例,合并胸腹伤61例。结果本组病人367例,治愈319例,死亡48例,死亡率13.1%。结论快速准确诊断是病人生存的关键;手术要分轻重缓急;正确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救治的重要环节。
- 李旭潘锋李娜赵晓利
- 关键词: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32例体会
- 2003年
-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疗效。方法:HBO治疗组32例,给予HBO综合治疗,压力2.0ATA,经面罩吸氧1h,中间吸空气5min,匀速减压20min至常压。对照组同样给常规治疗。结果:HBO治疗组总有效率近100%,治愈53.1%,有效46.3%,无效0。对照组27例,治愈44.4%,好转48.1%,无效7.5%。结论:HBO综合治疗效果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
- 石敬增李旭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压氧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