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宇
-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刻度的钢板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带刻度的钢板。;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截骨后的骨头固定,钢板上的刻度可用于但不限于指示截骨间隙的大小。;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
- 谢雪涛占宇罗从风
- 文献传递
-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理想透视角度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理想透视角度。方法采集24例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膝关节术中三维CT原始数据,该数据包括可旋转的同心透视二维图像集,基于该图像集,在0°-90°之间每隔固定帧数测量胫骨平台后外侧的实际成像宽度,结合胫骨平台形态的几何分析,计算出相应透视角度下来自胫骨平台其他部分影像的干扰,利用成像宽度减去干扰宽度所得到的差值来评估透视的综合效应,寻找成像宽度大而干扰程度小的理想透视角度。结果透视角度为0°-34°时,胫骨平台后外侧成像宽度缓慢递减,然后递减开始加速,在42°附近递减速度最大;透视角度为0°-90°时,胫骨平台后外侧影像受到的干扰呈持续递减;透视角度为34°时,胫骨平台后外侧成像宽度与干扰宽度的差值最大。结论透视角度为34°时胫骨平台后外侧成像相对孤立,有助于术中判断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塌陷的复位质量和固定情况,因此34°是综合效应最佳的理想透视角度。
- 占宇邱伟健王驭恺罗从风
- 关键词:术中透视
- 一种骨折三维形态学规律展示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折三维形态学规律展示系统及方法,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包括一服务器,服务器连接一骨科数据库,骨科数据库用于保存骨折患者的二维断层扫描图像数据;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三维重建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
- 谢雪涛张英琪占宇
- 文献传递
- 一种针对涉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外侧胫骨平台钢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涉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外侧胫骨平台钢板,包括:钢板分为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水平部分分为前侧部分、外侧部分和弧形舌;前侧部分、外侧部分和弧形舌依次相连为一整体;竖直部分与胫骨干骺端和骨干部分的前外...
- 谢雪涛占宇罗从风陈翠
- 文献传递
- 内侧张开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并发外侧合页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内侧张开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成熟方法之一,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外侧合页骨折。分型主要依据骨折线方向、骨折移位程度和发生时间。CT可显著提高该骨折的诊断率。骨折后,截骨区的稳定性下降,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目标力线异常、内植物断裂等一系列问题。骨折风险因素与内侧张开距离过大、截骨方式和胫腓骨近端的解剖形态有关。预防措施包括限定外侧合页位于"安全区"内和术中采用克氏针保护等。若一旦发生外侧合页骨折,可通过采用内侧长锁定接骨板、在截骨区植骨、对外侧合页固定和延迟患肢负重等手段来减少或避免进一步的危害。
- 谢雪涛占宇罗从风
- 关键词:稳定性
- 损伤机制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谢雪涛王驭凯占宇张彬彬何齐芳罗从风
- 一种髌骨骨折钢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髌骨骨折钢板,包括:主体部、弯折部和延伸部,所述弯折部呈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条形结构,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与所述弯折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延伸部呈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机构,所述弯折部的下端与所述延伸部的中部连...
- 谢雪涛占宇朱奕
- 文献传递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新三柱理念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术前运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和治疗的新三柱理念,判断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学特点和损伤机制,确定手术入路、内植物放置位置和固定顺序,并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该理念的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应用新三柱理念对3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X线摄片和CT扫描检查,并按照以下流程系统性地评估骨折特征:(1)依据关节面压缩和粉碎情况确定受累平台柱;(2)通过判断受伤时初始位置(过伸、伸直、屈曲)和附加暴力方向(内翻、外翻)确定骨折损伤机制;(3)确定手术入路和内固定安放位置和功能。术后定期随访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分别于术后当时和术后18个月时测量股骨胫骨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A)、胫骨平台内翻角(mTPA)和关节面台阶。术后18个月进行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膝关节功能(KSS)评分。观察患者感染(浅表皮肤感染或深部感染)、内固定失效、内固定皮肤激惹、延迟愈合、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7例患者完成最终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4.5±9.3)个月。单柱、双柱、三柱骨折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术后部分负重活动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依次延长,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柱、双柱、三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8个月的KSS和WOMA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柱、双柱、三柱骨折患者术后当时与术后18个月FTA、mTPA、pT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柱、双柱骨折患者术后18个月的关节面台阶均显著大于同种骨折类型术后当时(P值均<0.05),三柱骨折患者术后18个月的关节面台阶与同种骨折类型术后当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
- 张彬彬罗从风王驭恺占宇何齐芳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并发症
- 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报道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31~90岁,平均62.6岁。经膝关节前正中纵形切口显露并复位髌骨骨折,用环扎钢丝初步固定,将经过修剪和塑形的3.5 mm锁定钢板贴在髌骨表面上,分别从髌骨下极向上极、从前向后和从外侧向内侧置入锁定螺钉,实施多维固定。随访时评估B?stman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放射学影像和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3个月(平均1.6个月)脱拐行走。末次随访时B?stman评分为17~30分(平均27.5分),优12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25/26);膝关节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分;膝关节主动屈曲100°~150°,平均125°;未出现钢板和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11例患者发生环扎钢丝断裂,但没有症状;4例患者主诉内置物刺激,4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取出所有内置物。结论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技术可行,疗效满意。
- 谢雪涛朱奕占宇李瑞扬王驭恺罗从风
- 关键词:髌骨骨折
- 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行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且术中使用羟基磷灰石植骨的3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8±10.7)岁(36~75岁)。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估中期疗效。结果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68±11)分、(88±11)分,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MPTA分别为84.8°±3.1°、95.3°±4.9°,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MPTA和HSS膝关节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28和P=0.24)。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 王晗煦罗从风占宇
-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中期随访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