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

作品数:28 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红曲
  • 5篇脂肪
  • 4篇血症
  • 4篇脂血症
  • 4篇高脂
  • 4篇高脂血
  • 4篇高脂血症
  • 3篇升清
  • 3篇升清降浊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黄连
  • 3篇降浊
  • 3篇方剂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肝病
  • 2篇蛋白
  • 2篇学术探讨
  • 2篇学说

机构

  • 27篇成都中医药大...
  • 10篇四川省中医药...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彭州市中医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自贡市中医院
  • 1篇四川旅游学院
  • 1篇四川省第二中...

作者

  • 27篇张永
  • 9篇罗雅琪
  • 8篇杨炀
  • 8篇郭志清
  • 7篇陈东辉
  • 7篇胡勇
  • 5篇沈涛
  • 5篇张树森
  • 2篇周永学
  • 2篇周昕
  • 2篇魏韬
  • 1篇吴晓仪
  • 1篇叶俏波
  • 1篇赵相雨
  • 1篇王德辰
  • 1篇余德海
  • 1篇李娅
  • 1篇李娅

传媒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国医论坛
  • 2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药与临床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XR/SHP信号通路探讨芩连红曲汤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脂肪变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芩连红曲汤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芩连红曲汤0.7、1.4、2.8 g/kg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D12451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造模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8 w。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E及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脏的TC、TG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的FXR、SHP、SREBP1-C及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脂滴明显增多、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TC、TG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脏FXR、SHP和PPAR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SREBP1-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芩连红曲汤0.7 g/kg组的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脂滴沉积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肝脏TC、TG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脏FXR、SHP和PPAR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SREBP1-C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芩连红曲汤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效果显著,能减轻高脂血症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FXR/SHP信号通路,上调肝脏PPARα蛋白表达促进脂肪酸氧化,下调肝脏SREBP1-C蛋白表达抑制肝脏脂肪合成有关。
张永张小波郭志清刘峻呈杨炀陈东辉罗雅琪
关键词:高脂血症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方法:通过研读《温病条辨》原著,查阅《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辨病论治思想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温病条辨》的辨病论治思想内涵主要是首先辨病名,然后分辨病期,最后以脏腑定位为线索,进行审证辨证,其临床意义在于首倡辨病,利于把握温病本质;辨病分期,利于温病异病同治;审证论治,利于温病选方用药。结论:《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对当今中医学病证结合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永胡勇张树森欧阳孙孟
关键词:《温病条辨》辨病论治学术探讨
吴瑭运用温热药治疗温病的理论初探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主要探讨吴瑭运用温热药治疗温病的理论机制。从针对病因,治病求本;审察病位,顺势利导;详辨病性,平调阴阳等病因、病位、病性三方面总结了吴瑭运用温热药治疗温病的相关理论。
张永胡勇欧阳孙孟张树森周永学
关键词:温病温热药
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理论探讨及临证体会被引量:5
2022年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不耐受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升降失常、浊邪内生,治疗上遵升清降浊之法。笔者临床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其理论依据及临证体会,供同道参考。
张永陈高阳张小波刘峻呈罗雅琪杨炀陈东辉郭志清
关键词:升清降浊法原发性高脂血症临证体会
略论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不宜去桂芍
2017年
目的:探讨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不宜去桂芍的合理性。方法:从桂枝汤类方证的方义出发,参考历代医家对本方争议性的论述,结合自身临床体悟,加以探析总结。结果:认为桂枝汤去桂或去芍均非正确,而是于桂枝汤中再加入茯苓、白术即可。结论:桂枝去桂加苓术汤适用于表证仍在兼有水气上逆之证,学习《伤寒论》不能只囿于原文所划定的范围,而应运用仲景灵活辨证的思维进而开拓出经方应用的新局面。
胡勇张永张树森
关键词:桂枝汤太阳病水饮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探讨加减酸梅汤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加减酸梅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C57BL6 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12 w,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加减酸梅汤0.55、1.1、2.2 g/kg组和二甲双胍0.10 g/kg组,每组6只。观察小鼠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治疗后肝质量及肝指数;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肝脏TC、TG含量;HE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脏病理和脂质沉积情况;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观察小鼠基因及肝脏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RT-qPCR检测肝脏Pi3k和Akt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肝指数增加,血清TC、TG、LDL-C含量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升高,血清HDL-C含量降低,肝脏出现脂肪样变及大量脂滴,肝脏Pi3k和Akt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加减酸梅汤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减轻,肝指数降低,血脂降低,肝脏病理学显示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减轻,脂滴减少;转录组学KEGG富集分析表明,加减酸梅汤改善MAFLD可能与脂代谢和炎症相关的通路有关,肝脏Pi3k和Akt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加减酸梅汤可以改善小鼠MAFLD,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赵美张永罗雅琪杨炀党思捷何蕴良郭志清张钟艺赵相雨
关键词: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激酶
基于茱萸丸谈"理论框架"方剂研究思路
文章剖析目前方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原因,提出"理论框架"方剂研究新思路。从"主治、组方、配伍、用法、功效、分类"六维角度出发,构建方剂基本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溯本求源,梳理方剂理论发展脉络及历代有关方论,旨在理清方剂...
宋玮张钟艺邱海荣于瀚张小波张永周春秋周昕沈涛
关键词:方剂学
芩连红曲汤对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和肠道FXR/FGF19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芩连红曲汤对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和肠道法尼醇X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XR/FGF19)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芩连红曲汤0.7、1.4 g/kg组、立普妥1.05 mg/kg,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D12451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8 w。给药8 w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三酰甘油(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汁酸(TAB)含量;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AD)含量或活力、小肠TC、TG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组织FXR、FGF19及尼曼-匹克C1(NPC1L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质量、睾周脂肪质量分数、血清TC、TG、LDL-C、MDA、TBA含量、小肠TC、TG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SOD、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小肠组织FXR、FGF19蛋白表达明显下调,NPC1L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睾周脂肪平均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的体质量,睾周脂肪质量分数,血清TC、TG、LDL-C、MDA、TBA含量、小肠组织TC、TG含量明显降低,NPC1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芩连红曲汤各组的血清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小肠组织FXR、FGF19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芩连红曲汤各组大鼠的睾周脂肪细胞数量增多,面积明显减小(P<0.05或P<0.01)。结论:芩连红曲汤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及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及肠道FXR/FGF19信号通路,下调肠道NPC1L1蛋白表达,抑制胆固醇吸收有关。
郭志清张小波罗雅琪杨炀陈东辉刘峻呈张永
关键词: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
从六经气化学说论治寒冷性荨麻疹
2025年
六经气化学说是基于五运六气和取象比类的方法,以天之六气反映人体六经生理病理表现的理论。文章以六经辨证为纲,运用气化思想,分析寒冷性荨麻疹病位主要在太阳,其余五经均受影响。发现太阳寒水寒化太过、少阴君火水火不济是寒冷性荨麻疹皮损发生的核心病机;阳明燥金不降失阖、太阴湿土不升失开是该病出现腹痛、溏泻特殊症状的关键环节;少阴相火衰弱失藏、厥阴风木失温不疏是该病发生寒热错杂、四肢厥冷等继发症状的重要因素。故治疗时应遵循气化,重视开阖,尊崇经方,以麻桂治太阳,附子治少阴;理中开太阴,石膏阖阳明;风木当温推,相火需温潜,以期为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构建六经辨治的诊疗体系。
李凯甘琳赵美张钟艺张永
关键词:寒冷性荨麻疹瘾疹
托里透毒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被引量:14
2018年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黏膜难愈是UC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治疗难点。融汇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认为"脾虚""血瘀"是UC黏膜难愈的中医病机,在中医阴阳理论及取象比类思维启发下,提出促肠黏膜愈合的托里透毒法,并举验案以说明其在UC治疗中的运用,以期为UC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张永胡志鹏叶俏波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透脓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