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燕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肤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药疹
  • 2篇源性
  • 2篇肢端
  • 2篇肢端角化病
  • 2篇水源性
  • 2篇丘疹
  • 2篇组织病理
  • 2篇疱疹
  • 2篇细胞
  • 2篇角化病
  • 2篇汗腺
  • 2篇背部
  • 2篇病理
  • 1篇大疱
  • 1篇大疱型
  • 1篇带状疱疹后

机构

  • 12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威海市文登中...
  • 1篇威海市妇幼保...

作者

  • 16篇于燕华
  • 9篇张美华
  • 4篇朱文元
  • 3篇潘英丽
  • 3篇喻丽婷
  • 2篇葛以信
  • 2篇陈希格
  • 2篇张荣华
  • 2篇赵正娟
  • 2篇陈琢
  • 1篇李子海
  • 1篇严军华
  • 1篇李中明
  • 1篇鲁严
  • 1篇曲增君
  • 1篇尹志强
  • 1篇范卫新
  • 1篇吴迪
  • 1篇原晓红

传媒

  • 8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0
  • 6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大疱性药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
2009年
重症多形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属于重症大疱性药疹,临床表现为广泛的表皮坏死剥脱,组织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表皮与真皮分离。研究认为,穿孔素/颗粒酶和Fas/FasL可能是参与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提出可在支持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种抗凋亡药物。因此,文中对重症大疱性药疹的抗凋亡治疗进行综述。
于燕华张美华
关键词:药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凋亡
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2016年
小汗腺汗囊瘤(eccfine hidrocystoma)为一种来源于小汗腺的皮肤附属器良眭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目前,根据其皮疹数目多少及形态特点,临床分为两型,即Robinson型和Smith Chemosky型,前者皮损小而多发,后者皮损大而单发。现报道1例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即Robinson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原晓红邹媛媛于燕华
关键词:发型组织病理特点皮肤附属器小汗腺
背部多发性坚实的肤色丘疹
2010年
患者女,51岁。肩背部多发性丘疹两年余,无自觉症状。发病前局部未有外伤与炎症史。家族中其他成员无相同病史。皮肤科检查:右侧肩背部可见十余个呈簇集分布的、针尖至绿豆大、肤色的、圆顶状的、坚实的毛囊性丘疹(图1)。组织病理见(图2A、B)。
于燕华朱文元张美华
关键词:肩背部多发性丘疹皮肤科检查自觉症状组织病理
背部多发性坚实的肤色丘疹——毛囊周围纤维瘤1例被引量:2
2010年
诊断: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 fibroma)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改变不明显,真皮内多个分化良好的毛囊周围涡状的胶原围绕,胶原束间成纤维细胞增多。患者拒绝手术切除,失访。
于燕华朱文元张美华
非遗传性良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2012年
报道1例非遗传性良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儿无系统性疾病,无家族史。
于燕华葛以信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
重症大疱型药疹患者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与可溶性FasL的检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重症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型药疹患者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以及可溶性Fas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JS/TE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例重症大疱型药疹患者(15例SJS,5例TEN)进展期和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恢复期血清中TARC和可溶性FasL的水平分别进行测定,以15份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①进展期患者血清中TARC和可溶性FasL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②进展期血清中TARC和可溶性FasL水平均高于恢复期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5,P<0.01),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544,P<0.05)。结论:TARC和可溶性FasL在SJS/TEN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于燕华张美华
关键词:药疹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FASL可溶性
Maffucci综合征被引量:2
2009年
报告1例Maffucci综合征。患者女,42岁。因右足、左手结节渐增多6~7年,手指结节疼痛1年就诊。患者7岁时右小腿骨折后出现畸形致跛行。左手X线摄片显示多根掌骨膨胀性改变,并有多发性钙化影。左手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海绵状血管瘤及梭形细胞血管瘤,部分可见血栓形成及静脉石。免疫组化染色示海绵状血管瘤区管腔内内皮细胞、裂隙状血管腔内皮细胞及圆形空泡细胞CD31、CD34和FⅧ均阳性,而实心区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余为阴性。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Maffucci综合征诊断。
张荣华张美华于燕华喻丽婷严军华
关键词:综合征
驱虫斑鸠菊联合紫外线照射对HaC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其对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VW)分别联合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对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UVA及UVB分别照射预先用VW孵育的HaCaT细胞,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ET)-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化培养基培养A375细胞,MTT法测定A375细胞增殖变化,微孔滤膜法测定A375细胞迁移功能的变化。结果:VW联合UVB能明显促进HaCaT细胞分泌ET-1、bFGF及SCF;UVB能促进HaCaT细胞ET-1及bFGF分泌,这两组细胞的培养上清液明显促进A375细胞的增殖及迁移。VW、VW联合UVA及UVA对HaCaT细胞3种细胞因子分泌及对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均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VW联合UVB及UVB可上调HaCaT细胞ET-1和bFGF的分泌,前者还能提高SCF的分泌;两组都能促进A375细胞增殖及迁移。
张荣华张美华喻丽婷于燕华
关键词:黑素瘤驱虫斑鸠菊HACAT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
地塞米松导致呃逆二例被引量:3
2012年
地塞米松为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本文报道2例静脉用地塞米松后导致呃逆的不良反应。例1患者男,56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10d,于2011年7月23日就诊。15d前开始,患者午间睡于拼图泡沫垫上,患者易出汗。10d前患者肩背部、腰臀部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皮疹渐累及腹部、四肢屈侧等部位。口服氯雷他定10mg/d共1周,无好转。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药物过敏史。体检结果: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肩背部、腰腹部及双股内侧见大片红斑,周围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丘疹,并可见抓痕及表皮线状剥脱,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于燕华潘英丽孙丕绛
关键词:呃逆地塞米松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被引量:3
2009年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是一种新发现的手足角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接触水数分钟后手和(或)足部突现半透明至白色的扁平丘疹或斑块,伴或不伴瘙痒、胀痛、烧灼或紧绷感,局部干燥后不久皮损消失或者改善。组织病理表现无特异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
于燕华朱文元张美华
关键词:角化病肢端水源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