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英杰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蛋白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性细胞
  • 1篇休克
  • 1篇血清
  • 1篇炎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相关
  • 1篇药物相关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用药
  • 1篇治疗精神分裂...
  • 1篇少年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机构

  • 5篇乌鲁木齐市第...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河北省精神卫...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 1篇太原市精神病...

作者

  • 5篇秦英杰
  • 2篇马燕娟
  • 2篇张芳
  • 1篇严保平
  • 1篇马宏筠
  • 1篇杨超
  • 1篇司天梅
  • 1篇张云淑
  • 1篇邓怀丽
  • 1篇王健
  • 1篇李茜
  • 1篇王媛

传媒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童年创伤经历及血清炎性指标评估青少年抑郁症严重程度的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索童年创伤和内生化特异指标[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另按2:1比例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IL-6、TNF-α、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分的差异,分析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6、TNF-α、CTQ-SF评分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IL-6、TNF-α、CTQ-SF评分均为抑郁症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预测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8、0.807、0.795,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6.6%和76.7%。将三者纳入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抑郁症的AUC及敏感度、特异度有所提升。重度抑郁组IL-6、TNF-α、CTQ-SF评分高于中度与轻度抑郁组(P<0.05),均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正相关(r分别为0.615、0.640、0.523,P<0.05)。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三者间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0、0.552,P<0.05)。结论 CTQ-SF评分和血浆IL-6、TNF-α水平是青少年抑郁症危险因素,且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抑郁症发生与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且IL-6、TNF-α、CTQ-SF评分互呈正相关。
张芳秦英杰杨超
关键词:抑郁症青少年肿瘤坏死因子-Α
氨磺必利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口服和氨磺必利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评分(WMS-R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分(MCCB)、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工作表评分(PSP)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37/44)比65.91%(29/44)](P<0.05)。联合组WMS-RS、MCCB、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7.02±4.23)分比(68.12±3.89)分、(25.02±3.78)分比(21.02±2.43)分、(66.12±5.10)分比(54.30±4.89)分](P<0.01)。联合组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计学意义[11.36%(5/44)比31.81%(14/44)](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及认知能力,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于筝秦英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联合用药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1
2023年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治疗期间无需补充口服药物,能够快速起效,但目前尚缺少其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5个研究中心,18~55岁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25.0 mg/2周、37.5 mg/2周或50.0mg/2周可变剂量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治疗,随访8周。分别在基线和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量表(UKU)评定。于基线及8周末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治疗2、4、6、8周末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CGI-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01);2、4、6周及8周末患者PANSS总分减分有效率分别为37.9%(22/58)、70.7%(41/58)、89.7%(52/58)和89.7%(52/58)。治疗8周末PSP评分[(71.00±14.99)分]高于基线[(46.28±15.43)分](P<0.001)。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在1、2、4、6、8周末分别达到(12.94±8.47)、(13.23±10.86)、(21.09±13.04)、(23.64±14.23)、(29.08±19.51)μg/L。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肌张力障碍、便秘等,均为轻度到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无不良反应脱落者。治疗8周末泌乳素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可在不补充口服抗精神病药的情况下快速起效,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多维度症状,且耐受性良好。
李茜张云淑严保平王健马燕娟王媛秦英杰那龙任智勇孙俊伟邓怀丽马宏筠曲雪慧周楠司天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与血清HMGB1、Ghrelin、PDCD4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 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胃饥饿素(Ghrelin)、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4,PDCD4)的相关性。方法选定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以MCCB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并分组,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39例)、认知功能障碍组(21例)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血清HMGB1、Ghrelin、PDCD4水平的差异,Pearson分析血清HMGB1、Ghrelin、PDCD4与MCCB评分、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MCCB评分、血清Ghrelin、PDCD4水平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PANSS评分、血清HMGB1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血清HMGB1与MCCB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r值=-0.394),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r值=0.405),血清Ghrelin、PDCD4与MCCB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均<0.05,r值=0.386、0.412),血清Ghrelin、PDCD4与PANSS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r值=-0.392、-0.402)。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hrelin、PDCD4水平较低,血清HMGB1水平较高,血清HMGB1、Ghrelin、PDCD4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
秦英杰张芳马燕娟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抽取病例进行分析,共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其中50例主要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另外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①两组PAN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AIM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的AI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IM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法,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获得改善,而且针对患者伴TD问题所引起的不自主运动症状同样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秦英杰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