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磊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标准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智慧城市
  • 2篇数据标准
  • 2篇数据字典
  • 2篇架构
  • 2篇城市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通信
  • 1篇信息通信技术
  • 1篇业务架构
  • 1篇远程
  • 1篇远程访问
  • 1篇软件工程
  • 1篇数据标准化
  • 1篇通信
  • 1篇通信技术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总体架构
  • 1篇文档
  • 1篇文档属性
  • 1篇系统结构

机构

  • 7篇中国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北京软件和信...
  • 1篇TCL集团股...
  • 1篇康佳集团股份...
  • 1篇海信集团有限...
  • 1篇中国航天
  • 1篇闪联信息技术...
  • 1篇上海计算机软...
  • 1篇四川长虹电器...
  • 1篇北京科锐配电...
  • 1篇上海宝信软件...
  • 1篇创维集团有限...
  • 1篇山东省计算中...
  • 1篇浙江省电子信...
  • 1篇云南电网有限...
  • 1篇广东省科技基...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北京华宇信息...

作者

  • 7篇杨磊
  • 2篇张群
  • 2篇陈亚军
  • 1篇李莹
  • 1篇吴东亚
  • 1篇赵菁华
  • 1篇刘棠丽
  • 1篇冀辰
  • 1篇王彦军
  • 1篇王斌

传媒

  • 2篇信息技术与标...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智慧城市ICT参考框架与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城市化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智能模块碎片化的现象,从ICT视角对智慧城市参考框架与评价指标展开了研究。从业务框架、知识管理框架和技术框架这三个独立的角度分析了智慧城市ICT参考框架;介绍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框架模型和评价指标的构成;并结合智慧城市ICT参考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给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杨磊刘棠丽张大鹏冀辰王彦军焦廉洁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通信技术评价指标
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NESMA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NESMA功能点分析方法(FPA)的定义、规则和指南的集合。本文件符合ISO/IEC 14143-1:2007中的所有要求性条款。本文件适用于所有功能领域。
任昶李文鹏杨磊张旸旸董丰莲严亮杨根兴许宗敏王海青苏伟楼莉韩明军李刚刘梦云应志红李玲璠车江涛殷基明罗鲜李敏李旺崔岩吴迪龙沈颖韦克炜徐泽进冯宽庄园陈晓佳潘诗祺福德鹏韩德隆武海军季永炜袁谦张超辉郭栋胡芸郝琳陈晓武吕志昆欧阳树生杨昕刘林赵志宇赵毅李伟洪窦文生刘芬刘永超
一种基于数据字典的数据标准化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数据标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数据字典的数据标准化测试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业务部门间因为不同业务对同一数据定义不同、数据描述不同、数据格式不同,从而数据标准缺失、标准不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情况导致的...
杨磊张群于浩张宸睿张星宇张红卫陈亚军彭革非李腾张程李莹张昕悦马广惠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标准与实践
2018年
基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实践成果,研究各类城市的特点及共性问题,从标准化视角介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技术体系和组成;并结合智慧城市标准研制,阐述了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运营体系的总体架构。
杨磊张红卫彭革非赵菁华
关键词: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信息技术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第102部分:远程访问系统结构
GB/T 29265的本部分规定了对IGRS设备和服务进行远程访问的系统结构以及远程访问系列标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部分应用于本地计算机、消费类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与远程的计算机、消费类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之间实现资...
孙育宁张维华孙志勇贺志强李玉军王斌宿为民马延文杨宏杨富东杨磊李嘉刘孟红李丕王有学渠富林田明强
一种基于标准或技术文档的数据字典实现方法、系统和介质
本发明涉及数据字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标准或技术文档的数据字典实现方法、系统和介质,包括数据分类、数据标准、数据元和数据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源数据融合的标准不一、标准缺失等问题,通过以“数据元字段”为核心...
张群杨磊陈亚军于浩张红卫张星宇张宸睿彭革非李腾张程张昕悦马广惠
“互联网+”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互联网+”标准难以匹配“互联网+”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需求,标准体系亟待构建。本文旨在开展“互联网+”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梳理了与“互联网+”相关的通用关键技术标准、融合标准、细分行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情况,凝练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标准体系的初步方案,涵盖总体、安全、共性支撑、服务融合、指南与评估、应用6个方面;结合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益民服务、智能交通、绿色生态等细分行业的标准化需求,针对性提出“互联网+”标准制定、应用与推广机制建议。扎实的试点示范、科学的人才培养、稳妥的长效机制,是我国“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的切实保障。
杨磊于浩吴东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