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晏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病
  • 2篇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数字减影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狭窄性
  • 1篇狭窄性病变
  • 1篇颅脑
  • 1篇颅脑MRI检...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占位

机构

  • 2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红十字...

作者

  • 2篇张晏华
  • 1篇张志伟
  • 1篇郁仁强
  • 1篇李全
  • 1篇曾祥军
  • 1篇滕娟
  • 1篇吴治伟
  • 1篇赵春刚
  • 1篇李金龙
  • 1篇宋华章
  • 1篇郁斌

传媒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DSA和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轻度血管狭窄性病变、中重度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并且能检出DSA漏诊的轻度血管狭窄;对血管壁钙化斑块敏感度较DSA高。结论头颈部CTA在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安全快捷、准确及无创性的特点,可与DSA一起综合使用。
李全曾祥军李金龙滕娟李佳捐宋华章张晏华
关键词:血管疾病血管造影术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张晏华郁仁强郁斌吴治伟赵春刚万露万承鑫张志伟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颅内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