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沛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房
  • 1篇药品
  • 1篇药品管理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 1篇药学服务模式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分析
  • 1篇原菌分布
  • 1篇重叠综合征
  • 1篇综合征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下呼吸道
  • 1篇下呼吸道感染
  • 1篇哮喘
  • 1篇慢病
  • 1篇慢病管理
  • 1篇慢性

机构

  • 4篇沛县人民医院

作者

  • 4篇张峰

传媒

  • 3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37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法来进行细菌药敏检测。结果通过检测共分离出病原菌483株,其中有289株G^-菌,占总菌数量的59.8%,其中排名前4位的病菌类型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113株,主要类型为白色念珠菌;G^+菌81株,占总数的16.6%,金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在G^-菌当中舒巴坦/头孢哌酮以及盐酸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而G^+菌则对于利福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最高。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检出最多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部分病原菌具有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张峰魏德稳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老年患者
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的存在的安全问题,为药房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实施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前用药案例120例与2015年~2016年实施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后的用药案例1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管理前后高警示药品的错用情况、管理出错情况以及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等安全问题。结果对药房高警示药品实施管理后的错用情况、管理出错情况以及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等安全问题,显著少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药房高警示药品实施管理之后,能够显著减少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且能确保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安全,表明规范管理药房高警示药品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推广。
张峰
关键词:药房
SIMPLE药学服务模式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采用SIMPLE药学服务模式下慢病管理模式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2024年3月期间因患ACOS由某院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3年9月~12月入院的ACOS患者作为对照组(n=46),对其采用常规用药指导;将2024年1月~3月入院的ACOS患者作为研究组(n=50),在对照组相同干预方式上应用SIMPLE药学服务模式的慢病管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疾病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口服用药依从性与吸入药物使用依从性[Morisky量表(MMAS-8)、中文版吸入药物依从性测试(TAI)]、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控制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问卷(CAT)]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安全规范用药情况及干预后3个月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内的ACOS急性发作或加重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口服用药与吸入药物使用的MMAS-8、TAI评分及ACT、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AS-8、TAI评分及ACT、CAT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的各项安全规范用药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干预后3个月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32.61%)(P<0.05)。结论对ACOS患者采用SIMPLE药学服务模式下慢病管理,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还能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与安全规范用药意识,预防用药不良反应发生。
张峰姚辉龙
关键词:慢病管理
门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促进本院门诊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对2022年1~12月门诊药房每月随机抽取3个工作日各50张门诊西药处方,共1800张进行点评与用药分析。结果1800张门诊处方中,合格处方1771张(98.39%),其中平均药品品种数为2.00,抗菌药处方占比19.00%,注射类处方占比5.61%,平均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占比33.76%,人均费用117.15元。不合格处方29张(1.61%),其中包括不规范处方13张,占44.83%;用药不适宜处方12张,占41.38%;超常处方4张,占13.79%。不合格处方的主要问题包括临床诊断缺项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面、超剂量未注明原因、规定要求做皮试未注明过敏测试及结果判定。结论本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占比虽然不算太高,但还是一直存在,通过及时点评分析和有效干预,处方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不合格处方明显减少,用药合理性得到加强。
张峰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用药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