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国
-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min vs(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vs(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vs(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 L vs(80.1±10.7)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范晓东赵新国张敬堂
-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头置换
-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机体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治疗,n=38)与Henry入路组(采用传统Henry入路手术,n=4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个月的炎症因子改变情况,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年腕关节解剖与功能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获得随访,随访12~16个月,平均随访14.6个月。掌侧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83±4.32)min,长于Henry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31.56±2.97)mL、住院时间为(13.63±1.28)d,小于Henry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掌侧入路组较传统Henry入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1年时,掌侧入路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均大于Henry组,Gartland-Werley评分、VAS评分均小于Henr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对组织的破坏性较小,术后炎症反应较低,患者术后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 赵新国刘思杰蔡金峰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旋前方肌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