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武昂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煤灰
  • 5篇粉煤灰
  • 4篇滤池
  • 3篇生物滤池
  • 3篇脱氮
  • 3篇微生物
  • 3篇污水
  • 3篇膏体
  • 3篇充填
  • 3篇除磷
  • 2篇生活污水
  • 2篇脱氨
  • 2篇脱氮除磷
  • 2篇内循环
  • 2篇曝气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硝化
  • 2篇间歇曝气
  • 2篇粉煤灰基

机构

  • 13篇西安科技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陕西彬长矿业...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中联西北工程...
  • 1篇陕西地建土地...

作者

  • 13篇任武昂
  • 5篇李亚娇
  • 5篇唐仁龙
  • 3篇柴蓓蓓
  • 2篇赵兵朝
  • 2篇邵小平
  • 1篇杨国红
  • 1篇万琼
  • 1篇李龙清
  • 1篇路程
  • 1篇张新艳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新丝路(下旬...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亚硝酸对EBPR系统中除磷微生物的抑制研究进展
2025年
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较经济有效的污水除磷方法。在EBPR中发挥除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为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等。在亚硝酸盐路径的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活性污泥系统中会积累亚硝酸盐,并形成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FNA)。当FNA在EBPR系统中积累时,不仅会对EBPR中的除磷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还会破坏EBPR系统的稳定性。该文综述了FNA对EBPR系统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抑制机理进行了讨论,以期为EBPR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丁晓倩乔胤王凌匀赵珍颖李琨任武昂
关键词:EBPRFNA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
粉煤灰基膏体充填脱氨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23年
在论述粉煤灰基膏体充填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粉煤灰基膏体充填中氨气释放所引起的井下空气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分析氨气产生机理,发现由于粉煤灰中吸附的NH4 HSO4和(NH4)2SO4易溶于水且会生成NH4+,其在碱性环境下会转换为NH3释放出来。研究表明,现有的粉煤灰固体中吸附氨的去除方法,如加碱法、氧化法和加热法,都可将氨去除到合适范围,满足粉煤灰正常使用。但由于加碱法与氧化法需添加药剂且后续要将脱氨处理的粉煤灰加热干燥,加热法对热源有较高要求,高昂的成本使这些方法不能在粉煤灰基膏体充填脱氨处理中广泛应用。将粉煤灰制成浆液,并借鉴污水中物理化学脱氨的基础理论,提出用吹脱法、折点加氯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浆液中氨的技术措施。其中,吹脱法脱氨效果稳定且不需额外添加药剂,折点加氯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理论上可将浆液中的氨完全去除,但所需加药量大,且对加药量难以控制,影响氨的去除效果以及粉煤灰的性能。通过综合比较上述脱氨方法的技术特点,结合经济评价认为用吹脱法处理粉煤灰浆液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后续研究可通过试验或模拟的方式,优化吹脱法去除粉煤灰浆液中氨的操作条件,以期获得更好的脱氨效果。此外,还需持续关注脱氨后的粉煤灰浆液所配制充填膏体的性能。
李亚娇鱼郑鞠恺任武昂唐仁龙金鹏康
关键词:粉煤灰膏体充填氨气脱氨吹脱法
间歇曝气-内循环生物滤池效能及生物膜特性被引量:4
2022年
针对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生物滤池的强化脱氮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探究了反应器沿程污染物去除特性,运用多项测试手段解析系统沿程生物量、生物活性、硝化及反硝化速率,并对反应器内沿程微生物种群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沿程类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最终出水并未检测到类蛋白峰;反应器沿程10~50cm区段NH^(4)^(+)-N的降低并没有引起NO_(3)^(-)-N大幅增长,并且在50cm处NO_(3)^(-)-N含量有所下降,该段反硝化作用明显;沿程溶氧环境和生物量也显示,该区域具备较为明显的缺/厌氧的环境以及富集了充足的生物量;此外,50cm处的好氧速率(OUR)低但TTC-脱氢酶活性高以及反硝化速率明显强于硝化速率,均可表明系统在该区域强化了反硝化脱氮过程.另外,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系统在门水平上涉及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有更高的丰度,主要有Firmicutes(厚壁菌门:10.64%)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22.29%);在属水平上也明显存在反硝化功能的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3.11%)和Hydrogenophaga(2.43%).上述研究均表明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的BAF系统强化了底部区域的反硝化作用进而提升了脱氮效能.
任武昂曹锋锋鞠恺金鹏康李思敏柴蓓蓓雷晓辉
关键词:生物滤池间歇曝气内循环污染物
基于响应面法的粉煤灰氨含量测定过程浸提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针对粉煤灰氨含量的测定研究大多考虑单一因素,而忽略了在浸提过程中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粉煤灰氨含量浸提的影响。以浸提剂浓度(A)、固液比(B)、振荡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的浸提工艺并与现有浸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B、A、C、AB、BC、AC。最佳浸提工艺条件:浸提剂浓度为0.125 mol/L、固液比(质量体积比,g/mL,以下简称固液比)为1∶12.8、振荡时间为22 s。通过验证,发现实测值与预测值仅存在-2%的相对误差。相较现有浸提方法,优化后的浸提方法不仅使浸提时间大幅缩短,还使浸出率增加了73%~91%,为粉煤灰中氨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李亚娇赵艺伟鞠恺唐仁龙李龙清邵小平张高锋任武昂
关键词:粉煤灰浸提
氯酸钠调控部分亚硝化运行策略
2025年
为探究部分亚硝化工艺如何快速启动与稳定运行,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投加氯酸钠并控制曝气量,历时40 d快速实现了部分亚硝化。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NH_(4)^(+)-N浓度为(121.0±3.0)mg/L时,投加6 mmol/L的NaClO_(3)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有抑制作用,但对氨氧化菌(AOB)活性几乎没有影响,NH_(4)^(+)-N去除率为88.05%,NO_(2)^(-)-N积累率为95.33%,成功实现了NO_(2)^(-)-N的积累;当控制溶解氧含量(DO)为0.3 L/min,NO_(2)^(-)-N积累率为91.65%,且反应器出水平均NO_(2)^(-)-N/NH_(4)^(+)-N为1.13。最后,通过观察投加的聚氨酯海绵生物填料的挂膜形态以及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属水平菌群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后,结果证实了AOB菌群的成功富集和NOB菌群的死亡,进而证明了NaClO_(3)和DO联合调控的有效性。
鞠恺刘颖鹿琳睿万琼张新艳杨国红任武昂王峰
关键词:部分亚硝化DO微生物群落
农村污水间歇断流下滴滤池效能维持及微生物胞外应激机制
2025年
间歇断流下微生物的适应恢复能力是滴滤池稳定运行的关键,该过程与微生物以EPS形式储存的活性物质紧密联系.基于此,对比分析滴滤池稳定运行周期内生物膜结构、EPS组分及其官能团的变化特征,探讨了EPS的应激机制同微生物活性维持与恢复的关联.结果表明,间歇断流下滴滤池的COD、NH_(4)^(+)-N去除率分别达95.56%±1.10%、87.06%±2.08%;受EPS影响,生物膜呈松散孔隙/紧密堆积的形貌结构;微生物在断流期转化SB-EPS内吸附的碳源与LB-EPS内储存的多糖为营养物质,并依靠EPS内疏水基团与架桥作用维护稳定结构,形成了EPS适应饥饿交替的应激机制,进而维持了滴滤池的稳定运行.
李亚娇蒋小雨池玉蕾张彬鸿任武昂丁晓倩鞠恺金鹏康
关键词:生物滴滤池胞外聚合物
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回流比和曝停比对BAF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进水碳氮质量比平均为2.9时,连续曝气且回流比为100%的工况下,TN去除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为72.79%,但T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4.45%。(2)将系统调整为间歇曝气,在最佳回流比100%耦合曝停比2∶1(即曝气40 min、停曝20 min)的工况下,COD、氨氮、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6%、86.35%、75.23%、76.08%;反应柱沿程DO呈山谷型分布,停曝阶段35~75 cm区域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可有效实现升流式BAF的同步脱氮除磷。
柴蓓蓓曹锋锋任武昂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间歇曝气内循环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提高《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2016年
《水工艺设备基础》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为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措施:1、调整授课内容,使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2、加强多媒体教学、微课、慕课等多样化授课方式;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柴蓓蓓任武昂路程
关键词:多媒体给水排水工程
粉煤灰浆液氨吹脱及其膏体制备特性被引量:1
2024年
为改善含氨粉煤灰对充填膏体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实验采用空气吹脱粉煤灰浆液的方式进行脱氨,探究吹脱时间、气浆比、固液比、温度和加碱量等影响因素对粉煤灰脱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吹脱条件,控制吹脱时间1h、气浆比900、固液比0.219、温度26.785℃和加碱量1.802%,预测总脱氨率最高达97.178%,与实际误差率在2%以内.经优化吹脱后所制备的粉煤灰充填膏体,仅在养护前期有少量的氨气释放,其泵送性能和微观结构相较于原含氨粉煤灰膏体都得到改善,且在养护28d后,抗压强度提升高达57%.
李亚娇李泓成王铁鞠恺金鹏康唐仁龙邵小平赵兵朝任武昂
关键词:粉煤灰氨吹脱
粉煤灰基充填膏体制备过程中氨气释放的超声强化特性被引量:2
2024年
将粉煤灰作为主要胶凝材料的膏体充填开采不仅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解决“三下”压煤问题、提高煤炭采出率,还可解决燃煤电厂粉煤灰堆积难题。而粉煤灰基充填膏体的氨气释放会对充填作业面的气体环境造成污染,亟需治理。提出一种利用超声波促进膏体氨气释放的新思路。通过对粉煤灰浆液进行超声处理,采用以超声时长(A)、超声功率(B)、固液比(C)作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长、超声功率以及固液比的的增加氨气释放速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超声时长、超声功率以及固液比分别为30 min、80 W和1∶10时达到最大值。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A>B>C,AB>AC>BC;去除氨气最佳实验参数为:超声时长为32 min,超声功率为80 W,固液比为1∶7.7。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仅存在-1.6%的相对误差。利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处理粉煤灰,并制备成充填膏体测定氨气释放量,发现膏体氨气释放量平均减少了95.94%,氨气释放速率提高84.02%,膏体3 d和28 d的单轴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85.00%和86.50%,坍塌度、泌水率和凝结时间均降低,同时减少了膏体内部多害孔数量,使孔隙率由33.58%降低到28.13%,为粉煤灰基充填膏体的氨气释放治理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李亚娇罗阳王铁鞠恺金鹏康唐仁龙赵兵朝任武昂
关键词:超声波粉煤灰响应面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