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玥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舞蹈
  • 3篇人大附中
  • 3篇教育
  • 3篇附中
  • 2篇艺术
  • 2篇艺术教育
  • 2篇舞蹈教育
  • 2篇男子
  • 1篇形体课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研究
  • 1篇学院派
  • 1篇学院派民间舞
  • 1篇雪山
  • 1篇以美育人
  • 1篇艺术教育创新
  • 1篇育人
  • 1篇原创
  • 1篇原创作品
  • 1篇政治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孙玥
  • 1篇黄群飞

传媒

  • 3篇创新人才教育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中学语文
  • 1篇教学月刊(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说类文本故事矛盾式焦点的发掘——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2022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所以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推动及主旨揭示等方面尽善尽美,尽智尽巧,关键在于“酒”“雪”“火”三个物象的引入、描写和布设,三者具备各自内在看似矛盾而又调和的属性关系。
侯中川孙玥
传统舞蹈与现代少年——人大附中男生舞蹈教育理念与实践
2023年
传统舞蹈的两大参照——以“非遗”为代表的原生态民间舞和以“典范”为旨归的学院派民间舞各有优势与不足:前者拥有舞蹈资源,却因自然形态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关系,难以转化为中学生可以普遍掌握的知识与行动;后者提供参考范本,却因身体技术的专业标准和审美取向的代表性,不能对应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男生舞蹈教育实践表明,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中学阶段可以推广与深化,尤其是对男生群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为探索传统舞蹈在增强现代少年文化自信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孙玥
关键词:学院派民间舞
文化传承视角的艺术教育创新研究——以人大附中男子舞团原创作品《鼓舞·成长》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中学艺术教育创新不是从零开始的,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从古代艺术中寻找养分,能丰富现代艺术教育内涵。在男子舞蹈教育实践中,人大附中教师从《诗经》对舞蹈"坎坎鼓我,蹲蹲舞我"的相关训诂考据中发现我国古代舞蹈之形态、节奏和风格的辩证关系,并将之运用于男子形体课与男子舞蹈团的教学与创作中,逐渐形成节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少年特质相结合,创作了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共振的原创舞蹈作品,为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出形质合一的新途径。
孙玥
关键词:舞蹈教育
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美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
新美育时代具有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鲜明的艺术特色,从全面向、全覆盖的艺术教育——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社团——美育特色的集中体现,多元化、多样态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的美育环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科美育的融通与渗透四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基础教育美育的实践与经验。
冯树远孙玥黄群飞
关键词:美育实施美育特色
从情感认同到视觉审美——《东方红》与《复兴之路》的身体组织方式与审美政治效果被引量:4
2020年
文章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与《复兴之路》(2009)为研究对象,从舞蹈艺术的角度,择其可比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身体组织方式和审美政治效果进行阐述。透过45年的历史间隔,以身体语法的变化解读政治的演进和舞台的发展。从舞蹈语汇的选择与国家形象的建构,身体艺术的直陈与科技手段的烘托,写实与写意的艺术处理与亲历三个方面,将人们的情感、审美和境遇,在历史的铺陈与艺术的比兴中予以呈现,并通过文本分析对当代历史轨迹的艺术书写予以观照。
孙玥
关键词:身体政治舞蹈语汇
从形体课走出的男子舞蹈团——人大附中艺术教育创新叙事研究
2015年
科学与艺术是人才培养的两翼,二者平衡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形体课作为高中艺术课程之一,曾被认为是女生的专利。如何张扬男生的青春活力,通过形体课锻炼其气质,陶冶其情操,锻炼其品性是艺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人大附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形体课创新,组建男子舞蹈团,走出了一条艺术教育创新之路。实践证明,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贴近学生年龄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孙玥
关键词:形体课艺术教育人大附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