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健
-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Ca^(2+)信号对植物氮利用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氮为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研究植物如何感知、传递氮信号及Ca^(2+)如何参与氮利用调控,对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质量以及实现减肥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综述Ca^(2+)如何参与植物硝酸盐信号转导、铵态氮摄取及Ca^(2+)信号网络与其他调控通路间的关系和植物氮吸收转运通路、氮代谢途径调控及Ca^(2+)信号与植物激素互作调控氮利用通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Ca^(2+)信号与其他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环境因子对Ca^(2+)信号的影响及利用分子技术揭示Ca^(2+)信号的复杂性等方面展望其研究方向。
- 李翠萍李晓薇李昀潼吴源源冯小琴张汉马秦小健
- 关键词:植物钙离子氮利用氮代谢植物激素
- 水稻硝态氮响应的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 2019年
- 酵母双杂交是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高效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研究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分子调控机理,以硝态氮(5 mmol/L KNO3)诱导处理的水稻 9311幼苗为材料,构建水稻在高氮响应条件下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氮响应文库滴度为1.7×10^8 cfu/mL,文库的重组率为95%,插入片段大小在 500~1500 bp之间。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0个单克隆,测序后通过NCBI比对分析结果显示9个克隆可以从水稻基因库中找到对应序列。文库的构建将为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帮助。
- 洪广成陈倩刘石锋张汉马秦小健
- 关键词:水稻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
- 水稻Os01g6190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解析及表达分析
- 2025年
- 水稻(Oryza sativa)Os01g61900基因编码一个含CCT结构域的蛋白,而编码该类蛋白的基因家族大多参与了水稻的开花调控从而影响水稻的抽穗期和最终产量形成。为此,对Os01g61900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原核诱导表达,对它的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结果显示:1)Os01g61900基因编码一个细胞核定位的CCT转录因子,后者的核心区具有2个明显的α-螺旋结构;该基因在葡萄(Vitis vinifera)中存在2个同源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和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中也存在同源基因;该基因在水稻、玉米、二穗短柄草和高粱中处在同一个进化分支上。2)Os01g61900基因在水稻的根和穗中表达量相对较高。3)通过构建Os01g61900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载体,经原生质体转化与烟草(Nicotiana tabacum)细胞转染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定位到细胞核的蛋白质。4)成功构建了Os01g6190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诱导表达与纯化,最终在体外获得了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上述研究结果为今后对Os01g61900基因功能的解析及该基因参与水稻抽穗期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昀潼吴源源李翠萍冯小琴李晓薇李明南文斌梁永书张汉马秦小健
-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亚细胞定位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 一种基于生物素与亲和素结合能力的植物靶基因上游调控因子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素与亲和素结合能力的植物靶基因上游调控因子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50‑150μl链霉亲和素磁珠,洗涤数次;(2)PCR法获得生物素化目的基因启动子,...
- 秦小健李晓微李翠萍李昀潼刘石峰
- 一份水稻大粒材料的粒型及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为了给选育高产优质大粒水稻新品种过程中提供一定指导,在水稻苗期与成熟期分别检测了大粒水稻材料0183与常规水稻品种931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项形态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差异,初步的研究结果也为大粒材料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与克隆奠定基础。与常规水稻品种9311相比,0183在粒长、粒宽、粒厚方面表现均有差异且粒宽呈极显著差异水平,同时大粒材料0183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9311。另外,分析了0183在苗期和成熟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大粒材料0183在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在成熟期和幼苗期的叶片中显著高于对照品种9311,可溶性蛋白在成熟期的叶片中显著高于对照品种9311,说明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大粒材料0183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可能与其最终产量形成有关,同时,大粒材料0183有较强参与渗透调节生理恢复的优势;另外,苗期0183中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9311,但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含量较低且9311从幼苗期-成熟期脯氨酸含量增长幅度高于大粒材料0183,表明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大粒材料0183抗逆性相比对照品种9311表现更弱,可能在后期最终产量的形成上更易受环境影响。大粒水稻籽粒具有显著优势,对水稻产量十分重要,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较为敏感所以最终产量无法维持稳定,也是在培育优良大粒品种中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 蒋丹文欢潘珊珊兰诗琪南文斌梁永书张汉马秦小健
- 关键词:水稻大粒生理指标粒型
- 基于快速筛选和高效克隆的植物表达载体系统构建
- 2025年
- 转基因植株的创建在植物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遗传编码的标签蛋白常被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和蛋白功能研究。传统的酶切连接克隆方法不仅耗时,有时还会受限于酶切位点的选择。使用抗生素或除草剂进行转基因植物的筛选不仅耗时繁琐,工作量大,而且可能会对某些转基因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本论文中,我们通过对pFP101载体进行改造,构建了一套适用于In-fusion和Gateway克隆的植物表达载体,且能基于种子特异性荧光进行快速简便的转基因植物筛选、纯合子鉴定和表型分析,然后进一步使用该系统检测了拟南芥根中基因的表达和蛋白定位。因此这套载体系统可以用于拟南芥转基因株系的快速产生,以及通过不同蛋白标签进行植物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研究。
- 南文斌徐新怡王嵩彭霖李均瑶赵滢滢秦小健梁永书李明张汉马
-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拟南芥
- 新课改背景下林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不足与互动式教学探析
- 2025年
- 林业生物技术课程是众多高校林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该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并且林学方面所涉及的生物技术都能包括进来。课程改革是提升林业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查阅资料和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本文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新时期林业生物技术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促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为高素质的林业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 秦小健许诗雨
- 关键词:教学方式
- 水稻越冬再生主效QTL-qOW6的分子标记方法与应用
- 水稻越冬再生主效QTL‑qOW6的分子标记方法,培育具有越冬再生特性的水稻,对该水稻主效QTL‑qOW6初步定位,在此基础上扩大定位群体,设计在所述初步定位区间内若干个SSR和InDel分子标记,通过构建所述群体的连锁图...
- 梁永书段文静南文斌秦小健张汉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文献传递
- 水稻粒簇生材料Cgr320的鉴定及遗传偏分离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籽粒簇生稻Cgr320为一类水稻突变材料,其性状表现为2—3朵颖花(籽粒)簇生在水稻主穗轴或枝梗顶部。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簇生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用Cgr320作父本分别与武运粳24和93—11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F2分离群体,对亲本、F1和F2群体的簇生性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gr320其他农艺性状与普通栽培稻差异不显著。簇生性状在F1植株表现为野生型,在F2群体中出现严重偏离孟德尔(3:1)遗传分离,卡方测验值X(3:1)^2为7.71和144.87。随机选取第1、2、3、4、5、6、7、8、9、10、11和12染色体上RM493、RM3762、RM1338、RM3217、RM249、RM20155、RM3325、RM22418、RM6797、RM1146、RM7557和RM27706等12对微卫星标记对武运粳24/Cgr32022个F2隐性(簇生)单株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12个标记所扩增的22个F2隐性单株基因型都极显著偏向武运粳24,卡方检验值X(1:2:1)^2大于X(0.05,2)^2临界值5.991,控制cgr320簇生性状基因存在严重偏分离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必将误导我们判定控制籽粒簇生基因所在的连锁群。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基因定位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 周军杰李兴星郑剑南文斌秦小健张启军杨永清张汉马梁永书
-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偏分离
- 利用籼粳交“热粳35/协B”F_2群体对水稻再生力的QTL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了揭示水稻再生力和再生后期耐寒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热粳35/协B”226个F2单株为材料,构建了1张含156个SSR标记的分子图谱。分别在水稻成熟、再生和再生后期调查单株穗数、再生穗数和再生后期穗数,利用Excel 2003和MAPMAKER 3.0软件进行性状相关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3个性状在F2群体呈现连续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再生穗数分别与单株穗数和再生后期耐寒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37和0.36)。3个性状共检测到10个QTLs,分布在第1、2、6、7、8、11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数6个单株穗QTLs,LOD值介于2.61~79,贡献率介于0.67%~22.72%。2个再生穗数QTLs,LOD值分别为3.08和3.90,贡献率分别为16.01%和23.35%。2个再生后期穗数QTLs,LOD值分别为2.75和5.12,贡献率分别为12.18%和25.12%。3个性状各检测到1对上位性QTL,相同染色体上相同标记区间没有重复检测到同时控制3个性状QTLs。说明3个性状受独立的遗传因子控制,在分子层面上单株穗数、再生穗数以及再生后期耐寒穗数各性状间没相关性。
- 李兴星郑剑周军杰杨永清秦小健张汉马梁永书
- 关键词:水稻再生力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