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娜 作品数:8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互联网+”在初诊高血压患者知行信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互联网+”在初诊高血压患者知行信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就诊的初诊高血压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互联网+”管理干预,均干预6个月。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服药信念量表(BMQ)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及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服药必要性、服药顾虑及BMQ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良好率85.19%(46/54),高于对照组的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互联网+”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行信干预,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率,并能改善其负性情绪。 杨俊娜 赵亚男关键词:自护能力 依从性 医患一体化模式的预见性健康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性血栓的防护效果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观察医患一体化模式的预见性健康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的防护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患一体化模式的预见性健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导管维护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PICC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患一体化模式的预见性健康干预可有效预防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形成,可提高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邢桃红 杨惠敏 许斯 朱晓敏 王亚军 王朝娟 陈瑞君 杨俊娜关键词:干预 乳腺癌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基于居家照护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居家照护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采用基于居家照护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日常维护知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导管日常维护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居家照护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增加患者PICC导管维护知识,提升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杨俊娜 邢桃红 朱晓敏 王朝娟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家属协同延续性护理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以家属协同延续性护理联合音乐疗法,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的7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选自2020-01—2021-01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对照治疗的患者,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家属协同延续性护理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分别以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精神量表(MMSE)、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为基准,评定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数据。比较2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ADL及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DL及MMSE评分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SF-36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等评分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数据观察组(94.28%)较对照组(82.85%)高(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家属协同延续性护理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可起到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王亚军 张环环 陈明明 杨俊娜 王艳艳 余金雪 王朝娟 郭世燕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负面情绪 音乐疗法 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有研究发现,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其治疗积极性[1]。近年来国内开始开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来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为探究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杨俊娜 赵亚男关键词:签约服务 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 血糖控制效果 家庭责任医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 连续血糖监测和实时胰岛素调节对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作用及与患者个体特征的关系诊断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连续血糖监测(CGM)与实时胰岛素调节(RTIA)联合应用对1型糖尿病(T1DM)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影响,并分析个体特征对该干预效果的影响。研究旨在为T1DM患者的个性化血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优化低血糖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符合标准的60例T1DM患者。所有患者佩戴CGM设备14天,同步接受RTIA干预。通过CareLinkTMPro软件分析血糖指标(包括低血糖事件次数、血糖波动参数等),采用HPLC法检测HbA1c,ELISA法测定C肽水平。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ANOVA、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阈值P<0.05)。结果末期HbA1c显著低于基线(P=0.041);低血糖时间占比(TBR)从5.31%降至4.22%(P=0.022);血糖波动指标MAGE(3.18 vs 3.82 mmol/L)和CONGA(2.50 vs 2.82 mmol/L)均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持续时间缩短(P=0.027),但事件总次数无显著变化(P>0.05)。CGM联合RTIA预测低血糖的AUC为0.81(95%CI:0.75~0.87),灵敏度85.23%,特异度70.35%,优于单一方法(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联合干预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OR=0.45,P=0.027);年龄(OR=1.05)与高HbA1c(OR=1.35)为独立风险因素(P<0.05)。残余胰岛功能组(餐后C肽≥0.4 ng/mL)低血糖减少幅度达60%,显著高于衰竭组(30%,P<0.05)。结论连续血糖监测联合实时胰岛素调节技术能够有效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并改善血糖波动性,尤其在个体特征较为理想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杨俊莹 王洁 马瑜瑾 杨俊娜 姜宏卫关键词:1型糖尿病 低血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