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核
  • 5篇肺结核
  • 3篇乙肝
  • 3篇沙星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慢性
  • 2篇亚群
  • 2篇氧氟沙星
  • 2篇总黄酮
  • 2篇左氧氟沙星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乙肝
  • 2篇黄酮
  • 2篇氟沙星
  • 2篇T细胞
  • 1篇炎性
  • 1篇炎性浸润
  • 1篇炎症

机构

  • 12篇钦州市第二人...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陈伟杰
  • 8篇何显科
  • 3篇杨伟荣
  • 2篇吕永杰
  • 2篇韦锦斌
  • 2篇宁丽

传媒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内科
  • 2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大医生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肝损害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对药物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易受药物损害的器官之一。当患者出现肝损害时需及时采取必要的护肝手段,以预防和避免肝脏受到持续的损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更好地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本文就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陈伟杰凌慧琪何显科
关键词:肝损害肺结核抗结核药
富马酸贝达喹啉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富马酸贝达喹啉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MDR-TB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MDR-TB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富马酸贝达喹啉片治疗,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后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痰菌阴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病灶显吸率、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改变,且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后CD3^(+)、CD8^(+)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贝达喹啉片可有效促进MDR-TB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关。
凌慧琪陈伟杰何显科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疗效
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和鉴定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龙脷叶进行提取,然后使用乙醇乙酯萃取分离,得到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二倍连续稀释法测定待测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21个离子强度较大的色谱峰被检测到,初步鉴定其中21个成分。体外抗菌实验显示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液对各种供试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结论:龙脷叶乙酸乙酯萃取液对部分常见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何显科宁丽韦锦斌陈伟杰
关键词:乙酸乙酯萃取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体外抗菌活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和乙肝病毒复制(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经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乙肝病毒携带(ASC)患者26例、乙型肝炎(CHB)患者32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差异,分析T细胞亚群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间的CD3^+%、CD4^+%、CD4^+/CD8^+水平比较,ASC组>CHB组>L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明显低于HBV-DNA阴性组,CD8^+%高于HBV-DNA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高复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低于HBV-DNA低复制组,CD8^+%高于HBV-DNA低复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与HBV-DNA复制呈负相关(r=-0.532、-0.687、-0.742,P均<0.05),CD8^+与HBV-DNA复制呈正相关(r=0.337,P<0.05)。结论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与HBV-DNA载量呈明显相关性。
杨伟荣陈伟杰凌慧琪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功能病毒复制乙肝病毒T细胞
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10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链霉素策治疗,完成9个月的治疗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5%(46/52)、84.6%(44/52)和73.1%(38/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39/54)、66.7%(36/54)和53.7%(2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14/52),对照组为24.1%(1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方案对复制肺结核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伟荣陈伟杰凌慧琪
关键词: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治肺结核疗效
龙脷叶总黄酮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龙脷叶总黄酮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BALB/c小鼠,经20μL MP菌液(1×10^(8)CCU/mL)滴鼻3次构建MP感染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和龙脷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22.5 mg(/kg·d)阿奇霉素和20 mg(/kg·d)、35 mg(/kg·d)、50 mg(/kg·d)龙脷叶总黄酮灌胃,1次/d,连续12 d。另选取10只健康BALB/c小鼠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12 d。灌胃12 d后,比较各组小鼠的生理学指标(体温、体质量、肺系数、肺组织干湿比)、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和肺阻力(RL)]、肺损伤评分以及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包括TLR4、NF-κ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灌胃12 d后,六组小鼠体温、体质量、肺系数、肺组织干湿比、PEF、MVV、RL、肺损伤评分,以及肺组织TLR4、NF-κ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温、肺系数、RL、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TLR4、NF-κ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增大,体质量、肺组织干湿比、PEF、MVV均降低/减小(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和龙脷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体温、肺系数、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TLR4、NF-κ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减小,肺组织干湿比均增大(均P<0.05);阿奇霉素组和龙脷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体质量、PEF均升高(均P<0.05);阿奇霉素组及龙脷叶总黄酮高剂量组RL均降低,MVV均升高(均P<0.05)。与阿奇霉素组比较,龙脷叶总黄酮低剂量组RL升高,体质量降低(均P<0.05);龙脷叶总黄酮低、中剂量组肺系数、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TLR4、NF-κB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增大,PEF、MVV均降低(均P<0.05);而龙脷叶总黄酮高剂量组体温、体质量、肺系数�
何显科陈伟杰宁梅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4小鼠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与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5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TB)诊断中采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Gene-Xpert MTB/RIF)与结核杆菌(TB)DNA法检测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固体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9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合并疑似TB症状,并接受固体MTB培养法检测、Gene-Xpert MTB/RIF、TB-DNA法检测。以固体MTB培养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ene-Xpert MTB/RIF与TB-DNA法检测对AIDS合并TB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 60例AIDS合并TB疑似症状患者中,阳性38例,阴性22例;以固体MTB培养为金标准,Gene-Xpert MTB/RIF检出阳性39例,确诊36例;TB-DNA法检出阳性35例,确诊28例。Gene-Xpert MTB/RIF诊断AIDS合并TB的敏感度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90.48%,均高于TB-DNA法检测(均P<0.0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Gene-Xpert MTB/RIF与固体MTB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19),TB-DNA法与固体MTB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07)。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Gene-XpertMTB/RIF对AIDS合并TB的诊断效能优于TB-DNA法,但其阴性预测值的稳定性受限于样本量,临床应用中需结合更大样本研究结果综合判断,建议作为快速筛查手段辅助诊断。
吕永杰陈伟杰周桂珍唐柳桢罗振兰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
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53例作为未感染组。获取所有患者血清标本,检测PCT、CRP与IL-6水平,评价其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IL-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7、0.82、0.76,其诊断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均>70%,其中PCT的特异性、敏感性均>85%,与CRP、IL-6相比诊断效能更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CT与CRP、IL-6呈正相关关系,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慢性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与IL-6水平明显升高,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PCT、CRP与IL-6均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陈伟杰何显科宁丽
关键词:慢性乙肝细菌感染降钙素原白介素-6
莫西沙星或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或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每组113例,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原体检出率与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80.5%),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P<0.01)。两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检出率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何显科宁丽陈伟杰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莫西沙星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龙脷叶总黄酮干预对OVA诱导的哮喘大鼠肺内炎性浸润、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探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究龙脷叶总黄酮干预对卵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大鼠肺内炎性浸润、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OVA组、龙脷叶总黄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OVA诱导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龙脷叶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分别为腹腔注射20 mg/kg、50 mg/kg龙脷叶总黄酮,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0.5 mg/kg地塞米松。激发结束后收集大鼠支气管灌洗液(BALF),统计炎性细胞分类和数量情况,取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和BALF中氧化/抗氧化因子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OVA组比较,龙脷叶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哮喘行为评分、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细胞总数、血清和BALF中ROS水平、肺组织中p-AKT/AKT和PI3K表达均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龙脷叶总黄酮可减轻OVA诱导的哮喘大鼠症状,减少肺内炎性细胞浸润,缓解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
何显科韦锦斌陈伟杰
关键词:哮喘大鼠氧化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