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川涛

作品数:28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城市
  • 12篇海绵
  • 5篇MIKE
  • 4篇FLOOD
  • 3篇雨水
  • 3篇雨水管
  • 3篇水管
  • 3篇水敏
  • 3篇水敏性
  • 3篇水质
  • 2篇雨水管网
  • 2篇生命周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水环境
  • 2篇水量
  • 2篇水量水质
  • 2篇水系
  • 2篇水系统
  • 2篇水质保障

机构

  • 27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江苏省城市规...

作者

  • 27篇王川涛
  • 11篇王成坤
  • 2篇何舸
  • 2篇黄丽娇
  • 1篇陈郊
  • 1篇卓伟德
  • 1篇梁峥
  • 1篇张若冰
  • 1篇周文
  • 1篇朱荣远
  • 1篇黄国如
  • 1篇林楚燕
  • 1篇俞云
  • 1篇张伟
  • 1篇李强

传媒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水利规划与设...
  • 3篇给水排水
  • 2篇中国防汛抗旱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中外建筑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辽宁化工
  • 1篇照明工程学报
  • 1篇当代建筑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WMM模型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调蓄池容积设计
2025年
【目的】为了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文章探索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池容积设计方法。【方法】文章以东莞市生态园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概化排渠和相关汇水分区,构建区域合流制溢流水力模型,研究典型水文年条件下调蓄池设计容积对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采用年总溢流水量、年总溢流次数和年总溢流COD负荷作为评价合流制溢流污染特征的指标。【结果】通过增加调蓄池容积能够提升溢流水量控制率,但是由于边际效益递减,存在一个最优化点,在该点之前提升调蓄池容积能够显著性地增加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在最优点之后继续增加调蓄池的容积,对溢流污染控制效果提升有限。研究案例中,4条排渠对应的最优调蓄池体积分别为8000、10000、15000、1000 m^(3),对应研究区域溢流污染物负荷和溢流水量的控制率分别为62.4%和51.8%,相较未设置调蓄池工况,减少了43次年溢流次数。【结论】合流制溢流污染存在初期冲刷效应,相同调蓄池容积时,调蓄池对溢流污染物负荷的控制率高于对溢流水量的控制率。采用能反映真实汇流过程的数学模型法,有助于在调蓄池的污染控制效率和建设规模之间寻求技术经济平衡点。研究提出的设计方法对现行技术规范关于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调蓄池容积的设计指引是有益的补充。
曹喆王成坤王川涛李士翔王俊佳刘悦忆
关键词:调蓄池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老城区内涝防治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针对老城区内涝问题,以徐州市泰奎大沟排水分区为例,利用MIKE FLOOD模型,采用系统性治水思维,耦合城市雨水管网、水系及地形地物,分析评估现状以及规划方案下的积水深度与积水时间,剖析老城区现状内涝成因,并提出新建截洪沟、完善雨水管网系统、增设河口泵站、增加雨水调蓄池等多种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在规划方案中,积水深度<15cm、积水时间<1 h,表明所提出的内涝治理系统化措施合理,可为老城区内涝防治提供基本思路。
王川涛黄丽娇王俊佳
MIKE11在湖泊水量水质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通过构建练湖汇水范围内整体水系河网的MIKE11模型,结合用地布局规划,探讨大型湖泊在恢复后的水文变化情况,耦合模拟水动力与水质,预测丰、平、枯等不同水平年份下水量与水质的变化过程,为历史湖泊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实现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目标提供新路径。
黄丽娇王川涛
关键词:水量水质MIKE11模型
面向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探讨 ——广东东莞生态园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统筹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的关键路径。本文在辨析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中部地区的生态园及其所在的寒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城市水系统规划在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中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城镇-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为支撑,城市水系统规划及其协同机制可通过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协同,实现保障城市及流域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目标,促进流域安全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王成坤黄纪萍王川涛蔡婳婳王俊佳刘悦忆
关键词:实证研究
深圳市城市照明规划环境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作为增长最快的环境污染类型之一,城市夜景照明所造成的光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态学、环境科学理论和城乡规划原理的指导下,从城市照明总体结构、照明政策分区、夜景观系统、夜景旅游、道路照明、绿色照明、重大光环境敏感区等七个方面对深圳市城市照明规划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光污染减缓措施。结果表明,规划总体上注重暗夜保护和光污染控制,体现了自然、人和城市的和谐共生,有利于指导城市照明工作健康发展和美丽深圳建设。
何舸王成坤王川涛陈郊梁峥
关键词:城市照明夜景观绿色照明环境影响光污染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滨海地区水系规划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文章以威海市石家河下游入海段为例,结合滨海城市存在的洪潮遭遇、咸淡水交换等特征,采用MIKE FLOOD数学模型模拟河道设计标准下洪水的最大淹没范围。结果表明,水力数学模型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洪水淹没风险范围计算、潮位特点分析,可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同咸淡水影响区水生态环境系统构建提供重要依据。
黄丽娇王川涛
丹阳练湖湿地生境修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生境大量丧失,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为恢复练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以生境修复理论为指导,针对练湖湿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采用底泥生态疏浚、生物操纵、植物浮床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分别构建生态岛屿、森林湿地和滨岸带生境。在地形塑造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搭配栽种挺水、浮水、沉水植物,适当放养底栖动物、鱼、虾等水生动物,恢复湿地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最终形成结构合理的生态系统。
何舸龙闹周文王川涛黄丽娇俞云张伟林楚燕
关键词:湿地生境生态修复群落太湖流域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东莞市松山湖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城市雨洪调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以东莞市松山湖大装置集聚区所在流域为研究区,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提升低丘城市小流域洪涝应对能力的路径。采用MIKE FLOOD系统分析片区开发对流域洪涝情势的影响,提出以绿色调蓄设施建设为主、洪涝行泄通道改造为辅的提升策略,并分别以地块、子汇水区、流域为单元,提出3个空间尺度的绿色调蓄设施类型、布局及规模。通过模型验证,流域雨洪调控系统可有效应对100年一遇设计暴雨洪水,而多层级耦合的绿色调蓄系统可有效削减流域洪水,减少对建成区现有排洪系统的冲击,避免洪涝风险向下游转移。
黄纪萍崔东亮王川涛黄国如
不同汛前水位控制方案下平原新城竖向标高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
2022年
为确定平原河网新建城区的地面基准建设标高,以江苏省丹阳市练湖新城汇水区为研究对象,在50 a一遇城市设防标准下,通过MIKE 11水动力模型与ArcGIS土方挖填分析工具,研究高、低两种不同汛前水位控制方案对最高设计水位与场地竖向方案的影响,并从安全保障、土方平衡、挖填面积以及亲水性4个方面对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保证排水的安全性,但相较于汛前高水位方案,低水位方案最高水位控制低、峰现时间延长、土方缺口较小、挖填面积较小,更适宜练湖新城的建设。通过城市水系最高水位控制与场地竖向的挖填方耦合分析,为南方平原地区的新城建设竖向基准标高确定提供了参考思路。
王川涛曹喆黄丽娇王茜
关键词:城市防洪新城建设ARCGIS
基于HYSWMM的LID与传统模式下雨水管网对比被引量:4
2020年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北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系统(HYSWMM)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低影响开发(LID)模式的雨水管网运行情况,从径流系数、管网排水能力、管道充满度、节点水深、径流峰值、峰现时间等方面分析LID对雨水管网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重现期≤10年的2 h短历时降雨,LID设施的加入对雨水径流具有削减作用,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LID模式下区域径流系数由0.53~0.67降低至0.42~0.56,排水能力提升约10%,管网排放口总出流量峰值降低9.9%~15.9%,节点最大水深降低0.09~0.5 m,充满度最大降低0.22,峰现时间最大可延迟3 min;对于重现期为50年的24 h长历时降雨,LID模式下管网排放口总出流量峰值相比传统开发模式几乎无变化,LID模式在极端暴雨情况下对雨水管网运行状态的影响微弱。
曹喆王川涛王成坤
关键词:雨水管网重现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