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啸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性诱剂、赤眼蜂和化学药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本文为优化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Mats.)Obraztsov生物防治策略,探究不同防治策略的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使用量,最终达到提高防治效率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和黑河两个地区进行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措施防治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在大豆食心虫不同发生期单独使用性诱剂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的防治效果,寻找最佳防治方法及最佳防治时期。通过比较在不同配比下性诱剂与化学药剂(敌敌畏)协同防治效果,寻找最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1)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效果为60.89%,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诱剂或赤眼蜂单独防治大豆食心虫。(2)性诱剂单独使用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最佳防治时期都为其盛发期前5 d,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2.42%和66.08%,其次是盛发期防治,盛发期后5 d防治效果最差。(3)性诱剂-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研究发现,从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考虑,放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效果更佳,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差差异不显著,并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生物防治策略为在大豆食心虫盛发期前5 d利用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可作为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过渡的防治方法。
- 程媛韩岚岚于洪春王红杨啸王克勤张文霖赵奎军
-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赤眼蜂化学药剂
- 大豆食心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成虫的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成虫触角呈线型,感器包括毛型感器、耳型感器、刺型感器、腔锥型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型感器和Bhm氏鬃毛,共7种。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分布特点基本相同,但是种类、数量有差异,存在性二型现象。
- 杨啸赵奎军王克勤韩岚岚杨帅
-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