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广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MNK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11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分型(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及预后(P<0.05)相关,Cox多重回归分析显示p-MNK1表达量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独立预后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
- 林晓东吴其年梁剑菲顾霞肖洪广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点
- Dermcidin作为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Dermcidin(DCD)作为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病理确诊肺癌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共31例,用ELISA方法对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DCD浓度作比较;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方法对同一患者肺癌标本和癌旁标本进行ΔCt值的比较;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同一患者肺癌标本和癌旁标本DCD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同一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CD的表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ELISA结果发现肺癌血清中DCD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PCR结果显示肺癌组与癌旁组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表明肺癌组织中DCD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也发现肺癌组织中DCD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与肺癌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肺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 余琳肖洪广梁剑菲刘忠民邱芳华
- 关键词:DCD肺癌肿瘤标志物
- Dermcidin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DCD(Dermcidin)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探讨DCD作为原发性肝癌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提高HCC早期检出率。方法分别收集广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46例HCC患者,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分别采用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DCD和AFP,结果采用SPSS 19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中DCD的含量(中位数26.03 ng/m L,IQR:20.12-34.56 ng/m 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18.12 ng/m L,IQR:11.22-22.35 ng/m 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CD在肝癌转移组(中位数33.34 ng/m L,IQR:22.45-44.20 ng/m L);未转移组(中位数22.90 ng/m L,IQR:18.13-30.88 ng/m L)。结论DCD在HCC患者血清中浓度高于乙肝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同时肝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DCD浓度高于未转移组,DCD是一种新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及是否发生转移的判断。
- 薛志锋肖洪广邱芳华李秋明梁冬艳林伟苗吴清曾亭亭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DCD甲胎蛋白血清标志物
- Dermcidin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明确Dermcidin(DCD)作为原发性肝癌(HCC)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82例已确诊的HCC患者纳入肝癌组,其中转移组35例,未转移组47例。33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4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DCD的水平,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中DCD、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清中DCD的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FP水平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DCD及AFP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受试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有望成为HCC新的血清标志物,可判断肝癌是否发生转移,DCD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受试者上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 邱芳华薛志锋李秋明梁冬艳曾亭亭吴清肖洪广余琳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甲苯对24 h尿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添加与不加甲苯对24 h尿微量总蛋白(MPr)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定量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各个浓度段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新鲜随机尿共82份,检测即刻与在低、中、高温度条件下,加和不加甲苯保存24 h后尿液MPr和UMA的浓度,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检验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即刻尿MPr的值与低中温条件下、有无甲苯的24 h尿MPr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在高温条件有无甲苯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尿UMA的值与低中温条件下、有无甲苯的24 h尿UMA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温条件下有无甲苯检测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温度保存24 h,得到尿MPr、尿UMA的检测值,有无甲苯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甲苯在24h尿MPr与尿UMA的定量检测中无使用的必要性。
- 余琳乡洁莹高月亭肖洪广刘忠民
- 关键词:甲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