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元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肥地区478例宫颈正常患者HR-HPV感染转归及其与宫颈细胞学关系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阴道镜检查宫颈为正常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持续HR-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关系。方法收集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选择经阴道镜检查为宫颈正常的478例HR-HPV感染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伙伴数目、避孕方式等相关基本信息,随访2年,追踪其阴道使用干扰素、第1年和第2年的HR-HPV感染情况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CT)结果,根据基本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年的HR-HPV清除率为59.41%,2年的清除率为66.75%,其他(31、33、35、39、45、51、52、56、58、59、66、68)12种型感染较16型、18型多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性伙伴数目≥2个、宫颈锥切手术史患者HR-HPV持续感染风险均增加(χ_(年龄)^(2)=21.676,P<0.001;χ_(性伙伴数目)^(2)=8.262,P=0.004;χ_(宫颈锥切手术史)^(2)=11.267,P=0.001),使用避孕套避孕及阴道使用干扰素患者HR-HPV感染风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使用避孕套)^(2)=10.885,P=0.001;χ_(使用干扰素)^(2)=4.099,P=0.043)。利用高危因素构建ROC曲线模型,联合诊断HR-HPV持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诊断的AUC,联合诊断AUC为0.737。HR-HPV持续感染为L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LCT异常的AUC为0.755,HR-HPV持续感染2年未发现癌症患者,LCT异常比例高于HR-HPV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01)。结论对年龄>50岁、性伙伴多、有宫颈手术史、未用干扰素、未用避孕套构建的联合ROC模型对预测HR-HPV持续感染有一定价值,持续HR-HPV感染对LCT异常起到预测价值。
- 李青王青元张婉莹王文艳
- 关键词:HR-HPV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转归液基细胞学
- HMGA1、sHLA-G联合TSGF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可溶性白细胞G抗原(sHLA-G)联合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恶性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110例作为良性组,及健康体检女性110名作为对照组。受试对象均进行HMGA1、sHLA-G、TSGF检测。对比三组HMGA1、sHLA-G、TSGF表达水平,收集恶性组患者资料,对比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者HMGA1、sHLA-G、TSGF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HMGA1、sHLA-G、TSGF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价值。结果HMGA1、sHLA-G、TSGF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者HMGA1、sHLA-G、TSGF表达水平分别高于临床Ⅰ~Ⅱ期者、中-高分化、淋巴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ROC曲线可知,HMGA1、sHLA-G、TSGF对宫颈癌诊断AUC值分别为0.781(95%CI:0.699~0.861)、0.706(95%CI:0.607~0.804)、0.722(95%CI:0.629~0.816),HMGA1+sHLA-G+TSGF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813(95%CI:0.717~0.896),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HMGA1、sHLA-G、TS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效能,或可作为宫颈癌筛查及诊断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 王青元王静王文艳
- 关键词: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宫颈癌
- PGAM1通过激活Warburg效应调控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67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A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PGAM1基因沉默稳转Hela宫颈癌细胞株,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Hela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GAM1对Akt/m 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1)宫颈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PGAM1的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la细胞sh PGAM1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NC组)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4)Hela细胞sh PGAM1基因沉默后,与NC组比较,PTE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而p-Akt、p-m TO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肿瘤组织PGAM1蛋白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 傅柳陶王青元卫兵王文艳
- 关键词:宫颈癌糖代谢
- 经脐旋削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脐子宫肌瘤袋内旋削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20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9例经脐孔行子宫肌瘤旋削(观察组),107例使用电动粉碎器取出肌瘤(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05.0(90.0,147.5)min vs.90.0(75.0,120.0)min,P=0.001]、标本取出时间[20.0(17.0,25.0)min vs.16.0(15.0,18.0)min,P<0.001]长于对照组。随着手术医生经验的积累,观察组标本取出时间逐渐缩短。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1.0(18.0,26.0)h vs.23.0(19.0,40.0)h,P<0.05],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22.0(21.0,23.0)分vs.21.0(21.0,22.0)分,P<0.01]。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平滑肌瘤。结论:经脐子宫肌瘤袋内旋削法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取瘤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青元王静宋玉荣王文艳
-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检查
- 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值水平以及统计分布,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待产孕妇的D-二聚体数据(剔除有死胎、HELLP综合征、妊娠并发DIC等不良妊娠病例和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共4000例,应用软件SPSS 17.0和Origin7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95%的孕妇D-二聚体水平≤5.77μg/ml;不同年龄组、不同合并症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全相同,低龄孕妇组与适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症组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妊娠期妇女呈现出高凝和高纤溶状态,建议用D-二聚体≤5.77μg/ml作为足月待产孕妇的上限较为合适;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 方政王青元李青许有江宋恩学张妤卫兵王文艳
- 关键词:妊娠凝血系统高凝状态二聚体
- 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后基线NLR、PLR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及其风险预测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后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构建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4年8月于本中心行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路感染分为发生组(n=29)与未发生组(n=71)。比较两组术后基线NLR、PLR水平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ROC曲线分析NLR、PLR及两项联合对尿路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发生组术后基线NLR、PL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术后尿潴留、尿管留置时间长、术后基线NLR越高、PLR越高均为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构建术后尿路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NLR、PLR、两项联合及列线图模型预测尿路感染的预测曲线AUC分别为0.827、0.794、0.920、0.981,Delong法检验显示,两项联合的AUC均高于单项的AUC(P<0.05),列线图模型的AUC均高于NLR、PLR及两项联合的AUC(P<0.05)。当取cut-off值时,两项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8、0.944;列线图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1、0.958。经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模型稳定性良好且有正向净收益率。结论: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后基线NLR、PLR为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NLR、PLR监测结合术后尿潴留、尿管留置时间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评估尿路感染风险。
- 方前进桑琳王润秋王青元
-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尿路感染
-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3例行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ISFF)作为研究组(ISFF组),71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作为对照组(SSL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分期法(POP-Q)客观评价手术疗效,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ISFF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客观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2~41个月),ISFF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3.77%,主观满意度为96.23%,SSLF组复发3例,失访2例,复发率4.34%,主观满意度为95.65%。SSLF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直径约5 cm盆腔血肿,予以止血等对症处理后血肿消失。两组均无脏器损伤及输血的患者。结论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式,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
- 何为仇雅晨杨颖王青元邹俊驰王文艳
- 关键词:骶棘韧带固定术盆腔器官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