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至30日,由宁波大学音乐学院、东方音乐学会和亚洲音乐学会(Council for Asian Musicology)共同主办、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互联网语境下中国音乐的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古巴、爱尔兰、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以英文为工作和交流语言的十几名中国音乐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
音乐学研究需要一个严密的逻辑推演过程,更需要遵循一套基本的科学研究规范。要回答“何为‘中国音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中国”“Chinese”“中国音乐”“Chinese Music”“Music in China”“Music of China”“Music from China”等概念的内涵(denotation)和外延(connotation),分清什么是满足“中国音乐”这个概念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从语言学角度厘清它们的能指(signifiant/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é/signified)。同时,学术论文写作应该避免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严肃的音乐学家,更应该尊重基本逻辑和客观事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自己发表的每一篇学术文章,使其经得起时间考验,为年轻的一代音乐学人树立良好的学风,为推动中国的音乐学研究稳步走向一个真正具有国际化高度的新境界贡献力量。
引言美国麦克米伦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了20世纪著名爵士小号演奏家兼作曲家巴克·克莱顿(Buck Clayton)在爵士记者南希·米勒·艾略特(Nancy Miller Elliott)协助下完成的题为《巴克·克莱顿的爵士世界》(Buck Clayton's Jazz World,以下简称《爵士世界》)的自传。克莱顿的演奏被认为是“用明亮、具有穿透性的音色和显然是无限灵巧的旋律即兴总结了到他为止爵士小号演奏的历史”。
由东亚乐律学会和云南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东亚乐律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至26日在昆明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云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东方音乐学会和亚洲音乐学会(Council for Asian Musicology)共同协办。来自韩国釜山大学、首尔大学和韩国中央研究院以及爱尔兰和美国等地的海外学者以及来自云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