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磊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辽河断陷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标志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辽河断陷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造成了古近系分割性强、厚度和岩性纵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寻找识别标志层,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本区地层研究的难点,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部署.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分析入手,通过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法,对西部凹陷近千口探井进行系统研究,识别了古近系7个区域标志层,描述了古近系沙河街组共14种不同类型底界的接触关系和岩电特征,并以各种类型底界的代表井为基准,划分出同一地层单元内不同类型底界的分布区,使陆相断陷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更加简单、具体、易操作,为油气精细勘探提供基础支撑.
- 吴炳伟陈昌崔晓磊周铁锁张子璟王建飞张东伟李敬含孙转翁文胜张静
- 关键词:标志层地层划分对比沙河街组西部凹陷辽河断陷
- 限流法压裂效果分析
- 2016年
- 本文针对油田某区块加密调整井中限流法完井比例高,且产量递减较快的实际,分析了限流法完井后渗流条件的变化及产量递减原因,提出了限流法完井后进一步挖潜的方法,来指导今后挖潜工作。
- 姚旭姜婷婷崔晓磊
- 关键词:渗流阻力补孔
- 一种确定深层煤岩气有利区域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深层煤岩气有利区域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由于目标二维地震信息是可信度较高的地震资料,其分布图表征可用于深层煤岩气有利区预测的分布范围;断层分布图表征深层煤岩气成藏的不利区分布;煤岩埋深图用于描述目的...
- 牟春吴炳伟崔广智迟润龙董德胜白鲁山刘媛媛崔晓磊徐敏王姝宫振超吕滨任航佐
-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天然气富集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由于晚古生代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演化,沉积相类型不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为此,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储层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对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主要发育潮坪相,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盒8段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本溪组潮汐水道、山西组和盒8段水下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储集相带。本溪组潮汐水道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局限,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期迁移叠加,有一定规模,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呈“毯式”分布。本溪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山西组和盒8段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含气性的主要因素,储层整体具有特低孔、超低渗特征,但自下而上岩石组分中石英含量逐渐降低,岩屑和填隙物含量逐渐升高,自本溪组至山西组、盒8段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逐渐变差。本溪组厚层状的潮汐水道和山西组、盒8段连续叠置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纯、粒度粗、物性好、含气丰度高,为优势储集体,本溪组优质孔隙相对更发育,易于天然气富集高产。研究结果对宜川-黄龙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增储上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单俊峰吴炳伟金科董德胜刘媛媛崔晓磊迟润龙聂文彬
- 关键词:上古生界储层特征成藏控制因素鄂尔多斯盆地
-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生储盖特征
- 2024年
-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发育于陆表海、滨岸、三角洲及河流沉积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生储盖组合发育特征,认为上古生界区域性烃源岩和盖层主要形成于凝缩段和水进体系域上部、高位体系域下部,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纵向上构成2种类型5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山西组“自生自储型”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最有利的组合类型.
- 吴炳伟崔晓磊赖鹏周铁锁孙转
- 关键词:层序地层上古生界生储盖组合体系域
- 石油勘探中地质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 2017年
-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也各不同,石油勘探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勘探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等石油地质类型,并对这三种地质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对石油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 崔晓磊
- 关键词:石油勘探
- 页岩油蓄能体积压裂开发效果预测与评价方法被引量:1
- 2024年
- 蓄能体积压裂(以下简称蓄压)是页岩油藏提前补充地层能量、大幅提升单井产量的主要开发方式,应用广泛。通过渗吸与驱替机理结合实际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根据返排率预测蓄压开发阶段最大累计产油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返排率30%之后,蓄压的累计产油量与返排率对数呈强线性相关,可预测压后单井最大累计产油量;该方法已经得到其他页岩油藏实际生产数据的实证,较递减曲线分析法更加准确且更具普适性,是对储层条件、压裂规模与工艺、焖排采工作制度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评价。返排率法可进一步确定液油比和合理返排速度。蓄压排采的平均返排速度控制在6~8 m^(3)(/d·km),与渗吸排油速度相匹配,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蓄压补充的弹性能量,取得较高采收率和较低的液油比。单井压后最大可采油量的返排率预测法为蓄压的经济效益评价、生产制度优化、压裂成本控制等提供了依据,对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井网井距和压裂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许宁陈哲伟许琬晨王玲崔晓磊蒋美忠战常武
- 关键词:返排率蓄能压裂采收率
- 石油地质勘探及其储层评价方法
- 2017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石油作为各大企业生产的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之一。我国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石油的开采技术已经处于领先水平,然而随着工业、农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仍旧有增无减,市场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给石油能源的勘探以及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进行能够为获取石油提供必要的基础,在石油资源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使得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故而本文将对石油地质勘探以及储层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 崔晓磊
-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储层
- NH地区储层特征分析与研究
- 2020年
- 柴达木盆地为我国著名的十大内陆盆地之一,近些年勘探开发表明,该盆地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非常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文主要对NH地区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为该地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为寻找规模储量奠定相应的基础。
- 崔广智王丹吴文柱张合金崔晓磊
-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度渗透率
- 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
- 2017年
- 近些年来我国石油产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推动力。而石油产业中的石油开采通常都要和石油勘探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其开采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石油地质勘探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要不断探索新的地质勘探技术,推动我国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崔晓磊
-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