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琳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弹力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图
  • 2篇妊娠
  • 2篇输血
  • 1篇蛋白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检
  • 1篇血检验
  • 1篇血凝块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循环管理
  • 1篇用血
  • 1篇用血管理
  • 1篇运用PDCA...
  • 1篇妊娠合并
  • 1篇妊娠合并血小...
  • 1篇妊娠合并血小...

机构

  • 5篇华市人民医院

作者

  • 5篇郑琳
  • 4篇郁玲
  • 3篇程涛
  • 2篇章丽琴
  • 2篇李月
  • 1篇刘秋菊
  • 1篇全莉梅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医院拟接受输血1 3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检测,以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中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21.69%,其次为HBsAg占10.85%。患者存在2种或3种重叠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b+HBeAb的重叠感染模式所占比例最高共26例占2.00%,其次为HBsAg+HBsAb+HBcAb的重叠感染模式,共24例占1.85%。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血前7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发现潜在疾病,还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郁玲俞北伟刘秋菊李月郑琳程涛
关键词:输血前输血感染
妊娠晚期联合检测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联合检测最初的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R值)、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出血量不同分为B组(119例)、C组(47例)和D组(10例)。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健康对照,为A组。对4组受试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4组受试者的R值、MA值、D-二聚体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值与D-二聚体水平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增大,MA值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减少。4组PT、T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TT及APTT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增大,FIB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减少。PT、TT及APTT与R值、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与MA值呈负相关(均P<0.05);FIB与R值、D-二聚体水平均呈负相关,与MA值呈正相关(均P<0.05)。当诊断界值达最佳临界点时,R值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77.30%,特异度为62.5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MA值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61.40%,特异度为78.30%,AUC为0.730;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2.40%,特异度为88.30%,AUC为0.885;三者联合诊断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6.90%,特异度为87.50%,AUC为0.937。R值、MA值及D-二聚体三者联合诊断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结论联合检测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有一定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郑琳程涛郁玲
关键词:产后出血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对慢性肾脏病肿瘤患者疾病状态判定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由检测患者的常规凝血情况、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具体评价、详细分析患有慢性肾脏病(CKD)肿瘤的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与情况。方法:通过选择我院2016-06-2017-01确诊、治疗的共计105例CKD肿瘤患者为本研究的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平均分成5组,分别为CKD 1-2期、CKD 3期、CKD 4期以及CKD 5期,检验血、尿常规后检测常规凝血五项以及TEG,对比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TEG指标的变化。结果:CKD 5期肿瘤患者体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血浆D-二聚体值明显比CKD 1-2期、CKD 3期的患者要高,而血浆抗凝血酶Ⅲ的数值则明显比CKD 1-2期、CKD 3期肿瘤患者要低(P<0.05);就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而言,CKD 5期肿瘤患者明显比CKD 1-2期肿瘤患者要低(P<0.05),CKD 4期、CKD 5期两组的肿瘤患者,其经过检验得出的综合凝血指数(CI)都明显比CKD 1-2期、CKD 3期肿瘤患者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脏病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凝血检验以及血栓弹力图的分析,有利于CKD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判断和分析。
俞北伟郑琳汪明霞章丽琴
关键词:凝血检验凝血状态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联合T细胞因子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联合T细胞因子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GT)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GT患者病例资料作为GT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规律产检的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GT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确诊GT时、入组时测定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α角)、凝血最大强度(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和T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7],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随访至分娩,根据母婴结局将GT组患者分为不良妊娠组(24例)和妊娠良好组(84例),比较两组TEG参数和T细胞因子水平,分析TEG参数联合T细胞因子水平对GT患者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在TEG参数中,GT组R、K值高于对照组,α角、MA和C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GT组TNF-α、IFN-γ、IL-6、IL-10和TNF-β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分娩,108例GT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为22.22%(24/108)。不良妊娠组K、TNF-α、IL-6、IL-10及TNF-β水平高于妊娠良好组,α角、MA、CI值低于妊娠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α角、MA、CI、TNF-α、IL-6、IL-10、TNF-β是影响GT患者母婴结局的相关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K、α角、MA、CI、TNF-α、IL-6、IL-10、TNF-β单独预测GT患者母婴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上述各项指标联合预测GT患者母婴结局的AUC为0.985,特异度为0.917,灵敏度为0.875,预测价值较高。结论TEG参数联合T细胞因子水平对GT患者的母婴结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郑琳章丽琴全莉梅郁玲
关键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血栓弹力图T细胞
输血科运用PDCA循环工具提高输血后效果评价规范率
2024年
输血治疗是临床医疗救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式[1],输血后效果评价的规范性是医生确定输血治疗效果,评估是否需要继续输血或者查找可能导致输注无效原因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患者科学合理、有效用血的重要保障,还是临床医生有效规避医疗风险的强有力措施。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我院输血科将PDCA循环工具应用于提高输血后效果评价规范率中,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阶段的输血病历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程涛郁玲李月郑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输血科临床用血管理输血治疗输血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