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胃溃疡
  • 3篇溃疡
  • 2篇蛋白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胃镜
  • 2篇下壁
  • 2篇腺炎
  • 2篇急性胰腺炎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蛋白
  • 1篇凋亡因子
  • 1篇跌倒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治疗
  • 1篇医护

机构

  • 13篇内江市第一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3篇杨丽
  • 6篇钟玉全
  • 4篇张凤
  • 2篇王春晖
  • 2篇林廷辉
  • 1篇张娜
  • 1篇徐勇
  • 1篇杨丽
  • 1篇刘梅
  • 1篇张旭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方胃药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东方胃药胶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p阳性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前2周2组患者均予以四联抗Hp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东方胃药胶囊。第3~8周,观察组给予东方胃药胶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而对照组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QOL-BREF评分、MUNSH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胃黏膜炎性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消失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QOL-BREF评分、MUNSH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胃黏膜慢性和活动性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方胃药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Hp阳性胃溃疡,可更好地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张凤徐勇罗德兰杨丽
关键词:胃溃疡生活质量
白光及放大内镜下京都胃炎新增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内镜征象的应用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白光及放大内镜下京都胃炎分类新增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内镜征象在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4至12月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用白光及放大内镜检查,同时行14C/13C呼气试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胃炎伴Hp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Hp的检出率;根据患者胃黏膜表现,记录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RAC)、胃底腺息肉、脊状发红、隆起性糜烂、肠化生、萎缩、皱襞增宽、鸡皮样改变、弥漫性发红、地图样发红、多发性白色扁平隆起、划痕征、藤壶征、胃体糜烂,比较京都胃炎Hp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不同黏膜表现的诊断效能。结果200例研究对象中根据14C/13C呼气试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阳性为121例,Hp阴性为79例。白光及放大内镜下的黏膜表现中,无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有RAC、胃底腺息肉、脊状发红、多发性白色扁平隆起、地图样发红、藤壶征及划痕征是Hp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内镜下有皱襞肿大、鸡皮样改变、弥漫性发红是Hp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患者隆起性糜烂和胃体糜烂对其预测Hp感染无影响(P>0.05)。结论白光及放大内镜下京都胃炎新增Hp相关性内镜征象在Hp感染中的具有诊断依据,对判断HP感染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杨丽唐沛玲罗德兰张凤兰艳童安琴钟玉全
关键词:放大内镜幽门螺杆菌
Smac与Survivin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促凋亡因子(Smac)与生存素(Survivin)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其中无癌前病变胃溃疡40例(N组),癌前病变胃溃疡40例(Y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两组患者标本中的Smac mRNA和Survivin mRNA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中的Smac与Survivin表达进行检测。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用药治疗,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mac在N组中的阳性(++)与强阳性(+++)的表达占比82.5%,显著高于Y组,占比为47.5%;Survivin在N组中(++)与(+++)的表达占比15.0%,显著低于Y组,占比为35.0%;Smac mRNA在N组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Y组,而Survivin mRNA在N组中的表达则显著低于Y组;N组经三联用药治疗后的细胞凋亡指数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Smac的降低与Survivin的升高作为判定胃溃疡患者组织发生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无癌前病变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用药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细胞凋亡指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杨丽钟玉全
关键词:促凋亡因子凋亡抑制蛋白胃溃疡癌前病变
一种墙壁用防跌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壁用防跌倒装置,包括墙体和楼梯,所述楼梯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下壁面安装有第二三角形板体,所述第二三角形板体上壁面开设有三个滑槽,三个所述滑槽内部分别安装有若干对滑块,若干对...
杨丽
基于医护一体化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ESD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ESD治疗的11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观察组各55例,在ESD围术期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基于医护一体化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并就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自我效能管理得分、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及护理满意度(165.46±5.77分、125.28±6.15分、100.00%)均>对照组(139.54±6.06分、106.73±5.64分、89.09%),术后并发症(1.82%)<对照组(12.73%),对比P均<0.05。结论 在ESD围术期展开基于医护一体化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能力及健康促进行为,同时还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增加护理服务认可度,具备推广价值。
刘梅张娜杨丽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ESD
VC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究VC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为降低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寻求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炎症的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酸pH值、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相比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PGⅠ/PGⅡ值相比对照组偏高(P〈0.05),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相比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白介素-2相比对照组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各项糖尿病指标及胃溃疡症状控制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杨丽王春晖钟玉全
关键词:VC糖尿病胃溃疡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120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BP治疗组,每组60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CBP治疗组在常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BP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2h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和肠道功能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死亡率。结果:CBP治疗组治疗后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及丙二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2 h,内毒素、CRP、AMS、二胺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BP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7 d CBP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可有效的提高AP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杨丽钟玉全林廷辉罗德兰张凤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急性胰腺炎预后
180例胃癌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结果及误漏诊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并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胃切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1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胃镜活检结果,并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活检显示,180例中,分化型胃癌160例,分化不良型胃癌20例;黏液腺癌11例(6.10%),管状腺癌57例(31.70%),印戒细胞癌20例(11.10%),乳头状腺癌16例(8.90%),低分化癌76例(42.20%)。术前胃镜病理活检共检出胃癌166例,判定分化型胃癌120(72.29%)例,分化不良型46(27.71%)例;黏液腺癌12(7.20%)例,管状腺癌55例(33.10%),印戒细胞癌23例(13.90%),乳头状腺癌29例(17.50%),低分化腺癌47例(28.30%)。与术后病理活检比较,术前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符合率为92.22%,对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判定的Kappa系数分别为0.694、0.571(P<0.01),一致性良好。结论术前胃镜活检虽具一定取样局限,但其在胃癌诊断、组织分化分类及病理分型上所发挥的临床价值仍不可忽视,临床应重视活检取材及临床经验累积,严格遵循相关操作及取材规范,或能进一步提升术前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率。
钟玉全张旭杨丽林廷辉
关键词:术前胃镜活检胃癌漏诊
无痛胃镜诊疗术和常规方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2016年
探讨无痛胃镜诊疗术和常规方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 2013 年 4 月至 2014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疗,实验组采用无痛胃镜诊疗术治疗,比较两组诊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均得到确诊,患者中 13 例十二指肠,占 42.5%,20 例食道疾病,占 50%;7 例胃部疾病,占 17.5%,均高于对照组(检出率为 75%) (P<0.05) 。结论:消化内科疾病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疗效果理想,能够减轻患者诊疗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杨丽
关键词:消化内科疾病
一种护理采集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采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壁面的一端铰接有箱盖,所述箱盖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凹槽内部相对侧壁面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间,一对所述第一空间内部安装有把手机构,所述箱体侧壁面上安装有一...
杨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