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阻滞
  • 2篇全麻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置换术
  • 1篇手术
  • 1篇体位
  • 1篇体位改变
  • 1篇七氟烷
  • 1篇七氟烷吸入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内全麻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吸入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置换
  • 1篇膝关节置换术
  • 1篇筋膜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志坚
  • 1篇叶秀红
  • 1篇林玉霜
  • 1篇李加宾
  • 1篇张文清
  • 1篇唐华东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从2013年4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在全麻诱导后观察组行复合超声定位下股神经阻滞。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A)。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和术毕拔管即刻(T4)的MAP和HR,术后2、4、8 h VAS评分以及PCA按压次数,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T3、T4时观察组MAP值为(82.6±2.9)、(80.4±3.2)mm Hg,HR值为(77.8±6.3)、(76.3±6.8)bm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4±3.6)、(87.1±3.5),(90.3±5.7)mm Hg、(85.6±6.9)bmp。观察组患者术后2、4、8 h VAS评分和PCA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能有效减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药用量,循环更加稳定,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康复。
叶秀红唐华东林志坚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喉罩全麻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被动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I~Ⅲ级。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A)和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B),每组4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注入0.3%盐酸罗哌卡因30 m L。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评估各个时间点:完全阻滞成功后30 min和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药后30 min(T1),病人搬动至手术床时(T2),术后再次搬动病人至推车时(T3)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VAS分值分别为(3.5±0.72)、(4.8±0.76)、(2.8±0.73)分,均明显低于B组(6.0±0.78)、(7.9±0.80)、(5.2±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在T1时间点MAP(83.2±2.94)mm Hg、T2时间点MAP(94.0±5.43)mm Hg、T3时间点MAP(70.8±4.90)mm Hg,均明显低于B组(85.7±2.94)、(103.0±3.81)、(82.1±3.8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相对于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对患者的搬运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张文清李加宾林志坚
关键词:神经阻滞镇痛
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林志坚林玉霜
关键词:甲状腺颈浅丛阻滞七氟烷气管内全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