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机器人
  • 4篇建筑
  • 3篇木构建筑
  • 3篇木结构
  • 3篇结构性能
  • 2篇性能化设计
  • 2篇移动机器人
  • 2篇建筑机器人
  • 2篇胶合木
  • 2篇胶合木结构
  • 1篇定制
  • 1篇形式语法
  • 1篇应县木塔
  • 1篇语法
  • 1篇原木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生产
  • 1篇智能设计
  • 1篇设计方法
  • 1篇设计师

机构

  • 1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一造建筑...
  • 1篇澳大利亚皇家...

作者

  • 13篇柴华
  • 12篇袁烽
  • 1篇柴华
  • 1篇王兰
  • 1篇王一
  • 1篇闫超

传媒

  • 2篇时代建筑
  • 1篇世界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新建筑
  • 1篇建筑技艺(中...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向数字时代的建筑结构性能化设计被引量:30
2017年
对数字时代的建筑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综合阐述,并结合研究与实践对数字时代的"结构性能美学"和"结构性能化建构"进行梳理和展望。
袁烽柴华谢亿民
基于移动机器人现场建造的木构建筑设计探索
建筑建构系统与机器人建造技术的协同开发是建筑机器人建造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2020年与2021年"数字未来"(DigitalFUTURES)活动中,同济大学与斯图加特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的数字设计与建造工作...
柴华郭志贤袁烽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木构建筑胶合木结构
基于移动机器人现场建造的木构建筑设计探索
建筑建构系统与机器人建造技术的协同开发是建筑机器人建造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2020年与2021年"数字未来"(DigitalFUTURES)活动中,同济大学与斯图加特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的数字设计与建造工作...
柴华郭志贤袁烽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木构建筑胶合木结构
基于可重构体系的应县木塔现代演绎——以碳达峰指标塔设计为例
木结构建筑在拆卸阶段,会产生大量废弃木料,废弃木料的工业回收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在木构架设计阶段引入可重构体系,将拆卸阶段的木构架直接拆解为若干结构单元并重构成城市家具,可以大大减少材料的碳排放。本文选取可重构体系的典范...
黄昱钧柴华周鑫杰袁烽
关键词:应县木塔形式语法参数化设计
自然材料建构 材料性能驱动的原木结构设计与机器人建造被引量:1
2023年
自然建筑材料具有碳排放低、可再生等特性,对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然树木为例,追溯原木建造的演变历程,着重从计算设计与智能建造的技术背景下重新审视木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的可能性,挖掘自然材料在未来可持续建造中的应用潜力。
柴华周鑫杰袁烽
关键词:自然材料原木材料性能
基于结构性能的机器人木构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研究在过去十年间的繁荣带来了学科理论和工具的发展和成熟。数字建造研究的关注点逐渐从理论和工具性转向实践和应用的领域,探索多样的材料系统从数字设计到建造的可能性。本文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木材及其工...
袁烽柴华
关键词:结构性能
实验建造共同体被引量:6
2019年
伴随社会中生产领域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数字工具为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工具与人的关系不断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人机协作新主体已成为建筑学新的数字作者。由工具所推动的一系列建造实验使得众多研究机构成为了社会文化建构的实验建造共同体。这些高校实验室与职业建筑师等构成的共同体在建筑学的知识迭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文章通过对实验建造的成员及其所构成的共同体的类型、组织模式和合作机制的讨论,试图勾勒实验建造共同体的概貌及特征。最后,文章还阐述了智能新工科在动态变化的知识创新谱系中的内涵及其作为产业转型重要角色的地位,并展望了智能建造共同体对建筑产业进行知识更迭的未来图景。
袁烽柴华朱蔚然
关键词:知识生产
基于建筑机器人的木结构建筑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模式探索被引量:14
2018年
小批量定制化的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筑机器人等新兴建造技术的发展有望使小批量定制生产成为当前木结构建筑建造的有效模式。通过四川崇州道明竹里和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木结构主题馆两个实践案例,对木结构建筑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与建筑机器人建造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竹里项日通过参数化设计技术与工厂定制生产的结合,成功将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模式应用于乡村建筑建设,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术结构主题馆项目则利用建筑机器人木构建造工艺,验证了小批量定制化模式在大跨度公共建筑建设中的应用潜力。随着我国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大力推广,木结构建筑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个性化需求、定制化设计与建筑机器人建造工艺进行全流程信息整合,有望为现代木结构建筑带来全新的实践模式。
袁烽柴华张啸
关键词:建筑机器人木结构建筑
空间智能建构:探索建筑设计“师-机-生”教学生态
2025年
本文从“人与工具”的后人文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新兴智能工具如何赋能设计教学的科学实证思维,以空间智能建构设计课程为例,通过介绍教师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生成设计平台、机器人建造平台、混合现实空间交互平台等多元教学工具,揭示了工具平台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具像化。进一步,通过将工具嵌入至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揭示了工具平台如何作为一种虚拟“教师”,从设计推演、建造实证、交互验证的全流程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科学实证思维。最后,通过将工具平台作为媒介,联通了国际合作与产业实践,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本文以工具平台作为教学起点,探索智能设计时代下的“师—机—生”教学新生态。
闫超闫超袁烽王一柴华王兰
关键词:智能设计
基于结构性能的机器人木构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研究在过去十年间的繁荣带来了学科理论和工具的发展和成熟。数字建造研究的关注点逐渐从理论和工具性转向实践和应用的领域,探索多样的材料系统从数字设计到建造的可能性。本文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木材及其工...
袁烽柴华
关键词:结构性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