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昕昕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课堂
  • 2篇高中化学
  • 1篇典范
  • 1篇电池
  • 1篇选择性
  • 1篇学界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教学
  • 1篇学者
  • 1篇有效提问
  • 1篇原电池
  • 1篇征询
  • 1篇提问
  • 1篇中学化学
  • 1篇中学化学课
  • 1篇中学化学课堂
  • 1篇甾体
  • 1篇甾体化合物
  • 1篇开课
  • 1篇科学家

机构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刘玉荣
  • 6篇陈昕昕
  • 1篇郭玉明

传媒

  • 2篇化学教学
  • 2篇化学教育(中...
  • 1篇化学教育
  • 1篇化学通报(中...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以选择性必修“核酸”为例
2025年
以核酸检测原理为情境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设置“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代表什么含义”“生物学技术如何帮助实现检测”“如何定量检测病毒核酸”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科学探究、技术模拟、展示交流等活动,从化学视角逐步深入认识已有的生物学核酸模型,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发展核心素养。
刘玉荣梁子琦陈昕昕郭玉明
关键词:核酸跨学科教学教学设计
论证图——促进初学者学习科学论证的有效工具被引量:3
2017年
以Chrysi和Douglas提出的论证图为基本范式,对其进行优化,并提炼出论证图的4大基本要素,即中心议题、支持性证据、反对性证据和层次等级,论述了论证图促进初学者学习科学论证的工具性作用:为科学论证搭建脚手架,使论证过程可视化和有利于学生论证能力的评估.提出了基于论证图进行科学论证的4个步骤:中心议题的选择、证据的搜集、层次等级的绘制和科学论证的展开,并以“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刘玉荣陈昕昕
关键词:科学课程原电池
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科学家形象塑造比较研究
2025年
通过对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家形象”刻画的个人特征、外界影响、学术研究、教材呈现等4个维度的对比分析发现:中版教材彰显本土科学家优势、重视科学方法培育、呈现方式多为图文并茂,但科学家人格塑造不够立体、生活形象略为欠缺、背景特征较为薄弱;美版教材科学家外在形象鲜活、学术态度描绘深刻、注重研究场景描绘,但团队科学家素材较少、科学家研究价值书写不足。针对这些特点,为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供建议,以更好地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化学教学中。
刘玉荣李晋南张冰陈昕昕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家形象教材比较
基于课堂观察的征询式回音特征分析——以15节高中化学公开课为例
2025年
基于课堂观察,归纳在高中化学公开课中的征询式回音的类型,并对15节高中化学公开课中所出现的征询式回音的数量、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辅以真实的课堂实例呈现各类征询式回音的特征并提出3条建议。研究发现,使用教师追问的话语策略频次最高,但互动深度有限;教师确证其次,注重纠正引导;教师邀请最低,引导和创设不足。
刘玉荣张芊茹陈昕昕
关键词:课堂观察
化学界的卓越典范:庄长恭
2025年
庄长恭(1894~1962),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和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他对有机合成,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他在研究工作中强调创新精神,提倡“有所不为,始有所为”的治学思想,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称他是中国化学界的“一面旗帜”。本文回顾了庄长恭先生的成长经历及科研生涯,介绍了他在化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和对我国化学事业的贡献,总结了他在求学、科研、教育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刘玉荣黎杏蓉陈昕昕
关键词:甾体化合物爱国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量化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构建了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并运用该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对10节化学优质课从课堂有效提问这一角度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其优势及不足,并从中提炼出课堂有效提问的要素。该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也可为一线教师自评或他评课堂有效提问的情况提供参考标准,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和教师的实践反思提供依据。
刘玉荣陈昕昕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提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