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三亚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超
作品数:
2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连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
张永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
朱丽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
华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天文地球
主题
2篇
低频振荡
2篇
振荡
2篇
季风
1篇
青藏
1篇
青藏高原
1篇
夏季
1篇
夏季风
1篇
南海季风
1篇
江淮流域
1篇
江淮流域旱涝
1篇
旱涝
1篇
SCAT
机构
2篇
成都信息工程...
1篇
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2篇
连帆
2篇
万超
1篇
巩远发
1篇
华维
1篇
范广洲
1篇
朱丽华
1篇
张永莉
1篇
刘佩佩
传媒
1篇
高原气象
1篇
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1篇
2015
1篇
2014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青藏高原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全球大气逐日平均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大气低频振荡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夏半年高原地区和南海地区季风均存在明显的30~50天的振荡周期,并且两者在这个振荡周期上存在明显的位相关系,即南海夏季风的低频振荡比青藏高原夏季风提前约3/4个位相,对500 h Pa和850 h Pa低频风场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两者存在明显位相关系的原因之一可能是3月下旬开始南海向青藏高原地区的低频输送。
万超
范广洲
华维
张永莉
朱丽华
连帆
基于QuikSCAT资料的江淮流域旱涝年南海季风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2001、2003年的Quik SCAT风场和中国降水的逐日资料,分析江淮流域旱、涝年南海夏季风的演变特征及其低频分量与江淮流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03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相当,但2003年6月中下旬季风出现明显的中断,2001年6—7月南海季风表现出明显的由南海中南部向北部推进的过程,而2003年同时期的季风则徘徊于南海中南部地区;(2)2001、2003年的夏季(5—9月)海表面的低频纬向风场同时都存在3对低频振荡中心,且在季风爆发后均有明显的向北传播特征,南海中部和北部表现出近乎相反的低频位相,但2001年低频振荡的强度及低频波列维持的时间均大于2003年的;(3)根据纬向风低频振荡强中心区域的位置,在南海中部和北部分别定义了南海低频夏季风指数IM-SCS和IN-SCS,发现这两个指数与我国6—7月江淮流域的降水及青藏高原中东部降水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滞后负相关关系,而与云南中部、西部及华北部分地区的降水则表现出显著的滞后正相关关系。
连帆
巩远发
刘佩佩
万超
关键词:
SCAT
南海季风
江淮流域旱涝
低频振荡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