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梁
-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氨基姜黄素对大鼠肝癌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讨联氨基姜黄素(HZC)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雄性SD大鼠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根据实验设计将选取的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药物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干预组(30只)。正常对照组以80 mg/kg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药物对照组以80 mg/kg给予HZC腹腔注射;模型组以50 mg/kg给予DEN腹腔注射;干预组以50 mg/kg DEN和80 mg/kg HZC腹腔注射,以上4组给药方法均2次/w,12 w后停药。待24 w实验结束,利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组织生化等检测方法,观察HZC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肝组织均未发生癌变。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肝癌发病率低、存活率高、肝脏癌结节小而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体重、肝重、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个对照组均具有正常肝小叶结构,模型组显示出癌灶;干预组显示癌灶伴片状坏死。免疫组化显示两个对照组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干预组肝组织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水平(TBL)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HZC抑制了DEN诱发大鼠肝癌的进程,并具有防护作用,对降低肝癌发生和减少DEN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具有显著效果。
- 赵冀安崔丽敏马艳荣董梁聂文佳刘文聪刘维丽
- 关键词:姜黄素二乙基亚硝胺肝癌
- 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构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预测工具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3家医院骨科2019年接诊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骨折发生情况。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完成数据预处理后,所有因素均进入单因素及多元COX风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展示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calibrationplot曲线评价模型准确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纳入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访结果显示:发生骨折和未发生骨折患组患者骨密度、吸烟、过度饮酒、安眠药用药史、高血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指标年龄、骨折、体质量指数、皮质激素应用、跌倒、饮食因素、饮食异常、缺乏运动、药物、饮茶、牛奶、咖啡、血脂异常、低钠血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因素纳入本COX风险预测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家族脆性骨折史、体重指数、皮质激素应用、饮食因素(钙/维生素D缺乏)、饮食异常(神经性厌食症)、药物(免疫抑制剂、双磷酸盐药物)、饮茶、牛奶、血脂异常、低钠血症等指标与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密切相关。采用ROC曲线展示模型的区分度。本次构建的COX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95%CI为0.9514~0.9672。COX风险模型校准曲线提示本模型构建的准确度较好。结论本次构建的中老年常见病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新诊断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骨折的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避免或降低患者并发骨折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玉张书超董梁王帅张中斌
- 关键词:骨折COX回归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分析及意义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程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确诊UC患者126例,按照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症状缓解期组(n=20)、轻度活动组(n=42)、中度活动组(n=46)及重度活动组(n=18),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患者SIBO情况,测定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FC)、大便白细胞计数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水平[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LPS)]。结果除轻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患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沉降率、FC水平、大便白细胞计数、CPR水平在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期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患者LHBT阳性率分别为10.0%、4.8%、23.9%、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6,P<0.05)。重度活动组患者DA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4组患者血清D-乳酸及LPS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肠道屏障中DAO与患者LHBT阳性率呈正相关(R=0.87,P<0.05),D-乳酸及LPS水平与LHBT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C患者肠道屏障受损,主要表现为DAO升高,并与患者SIBO相关,可以通过氢呼气试验检测患者的小肠过度生长情况,为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
- 杨春春王竞文欢董梁范红云霍晓辉段志英
- 关键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氢呼气试验肠道屏障功能
- 溴苯基姜黄素对胆管癌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溴苯基姜黄素(GL63)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基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空白对照,下同)、1.25、2.5、5、10、20、40μmol/L]作用48 h对RBE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48 h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342染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GL63组(1.25~40μmol/L)RB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趋势;其IC_(50)为(8.46±1.3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GL63组(5、10、20μmol/L)RBE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1);G0/G1期细胞占比均显著升高,S期细胞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细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并可见凋亡小体;细胞迁移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1),穿过基底膜的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细胞中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前体胱天蛋白酶9(Pro-caspase-9)、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裂解Caspase-9(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GL63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 赵冀安马艳荣聂文佳董梁刘文聪谷敬锋
- 关键词:胆管癌
- 姜黄素和姜黄素联氨基抗肝癌作用比较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比较姜黄素(CUR)和其衍生物联氨基姜黄素(HZC)的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UR或HZC(2.5、5、10、20、40、80μmol/L)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CUR对照组(n=10)、HZC对照组(n=10)、肝癌模型组(n=30)、CUR防护组(n=30)、HZC防护组(n=30)。CUR对照组和HZC对照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CUR或HZC(剂量均为80 mg/kg);模型组、CUR防护组和HZC防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对二乙基亚硝胺(50 mg/kg)建立肝癌模型,同时2种药物防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CUR或HZC(剂量均为80 mg/kg),每周2次,连续给药12周。给药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24周后,计算大鼠肝脏指数并观察其外观,统计肝癌结节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肝癌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CUR和HZC均能显著升高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G0/G1期细胞周期百分比和凋亡率(P<0.05);均能显著降低细胞中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PR)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HZC的上述作用均显著强于CUR(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3个对照组大鼠无死亡,未发生肝脏癌变,肝脏外观和组织切片未见病理变化;体质量及增量、肝脏指数、癌细胞核分裂指数、肝组织PCNA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模型组比较,CUR防护组和HZC防护组大鼠的存
- 赵冀安崔丽敏董梁聂文佳刘文聪李增宁
- 关键词:肝癌姜黄素HEPG2细胞
- 基于真实世界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及第八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78例,依据使用药物情况分为伊班膦酸钠组、钙剂组和无干预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3组患者进行1∶2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移,最终伊班膦酸钠组90例、钙剂组266例、无干预组180例入选。伊班膦酸钠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静滴,首剂量2 mg,此后每3个月给予3 mg静滴,总疗程1年;钙剂组给予葡萄糖酸钙1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此后每3个月的第1周给药,总疗程1年;无干预组患者不给任何特殊干预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及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骨碱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统计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BMD及血清CTX-1、BALP和BG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伊班膦酸钠组和钙剂组BMD均逐渐升高,血清CTX-1、BALP、BGP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伊班膦酸钠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BMD均明显高于同期无干预组(P均<0.05),血清CTX-1、BALP和BG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无干预组(P均<0.05);伊班膦酸钠组治疗12个月后BMD明显高于钙剂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血清CTX-1和BGP水平及治疗6个月血清BALP水平均明显低于钙剂组(P均<0.05)。伊班膦酸钠组总有效率为96.67%(87/90),高于钙剂组的43.61%(116/266)和无干预组的17.78%(32/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伊班膦酸钠组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肌肉骨骼痛发生率分别为8.89%(8/90)、7.78%(7/90)、8.89%(8/90)、6.67%(6/90)、13.33%(12/90),均明显高于钙剂组的1.88%(5/266)、0(0)、2.26%(6/266)、1.13%(3/26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
- 张玉张书超董梁王帅张中斌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伊班膦酸钠有效性安全性
- 评估DIP背景下感染控制强化措施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基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背景下感染控制强化措施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为医保支付改革下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中断时间序列研究设计,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月—2024年9月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运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标准化感染比(SIR)评估干预效果。结果2021年10月—2022年9月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17%(95%CI:2.08%~2.26%),干预后降至1.87%(95%CI:1.82%~1.92%)。分段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即刻下降0.324%(95%CI:-0.481%~-0.167%,P<0.001),且干预后趋势相对于干预前发生显著改变(95%CI:-0.033%~-0.009%,P=0.001)。SIR分析显示,整个干预期间实际发病率相当于干预期发病率的74.56%,从干预初期的88.39%~93.81%逐步稳定至研究末期的67.03%~71.22%,干预效果持续。结论DIP改革背景下的感染控制强化措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并提高感染控制管理稳定性,为探索医保支付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协同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 郭栩雯贾蓓王欣然马晓倩董梁
-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医院感染发病率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的思维误区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确诊中遇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方法根据2019-nCoV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条件,从检测样本采集、运输、保存的方式,试剂盒的质量,以及临床实验室的管理等多方面,分析2019-nCoV核酸检测报告"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研究结果论述了造成当前2019-nCoV核酸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原因。优化样本采集的操作和方法,加强质控管理,开发应用新技术,加强对疑似病例和出院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是避免2019-nCoV核酸检测报告出现"假阴性"的应对策略,并对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供相关部门在制定防治策略和开展工作时参考。结论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被视为2019-nCo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而阴性结果不能作为排除2019-nCoV感染的金标准,更不能作为排除COVID-19的金标准。
- 王达董梁卿松闫中强
- 关键词:假阴性
- 溴苯基姜黄素对胆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衍生物溴苯基CUR(GL63)对人胆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GL63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GL63对RBE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裸鼠平均分为对照组、低浓度GL63组、高浓度GL63组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0、20μmol/L GL63处理裸鼠。记录各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变化,并计算抑瘤率;对移植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L63能显著抑制人胆管癌RBE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低、高浓度GL63组瘤重、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低、高浓度GL63组肿瘤较对照组分化明显高,免疫组化显示,低、高浓度GL63组肿瘤细胞增殖抗原(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低、高浓度GL63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p-STAT)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下游通路中B细胞淋巴瘤(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cl-2相关X蛋白(Bax)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GL63可促进胆管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作用,从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 赵冀安张梅张蕊董梁聂文佳刘文聪刘维丽
- 关键词:裸鼠移植瘤胆管癌JAK2/STAT3信号通路
- 体外深部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 2017年
- 探讨体外深部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因非小细胞癌进行治疗的患者40例,将治疗方案与患者沟通后,最终结合患者的意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体外深部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癌,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放疗治疗疾病。最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缓解度、半年生存率、治疗有效率。结果:发现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癌采用体外深部热疗联合放疗治疗后患者半年生存率较好,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少,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何丽赵利平董梁
- 关键词:放疗非小细胞癌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