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影 作品数:4 被引量:29 H指数:2 供职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2017年 为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在长汀河田地区选取12个样点并采集四个叶龄阶段的马尾松针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N,P含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82.15±9.35)^(512.7±6.56)mg/g,(7.35±0.75)^(10.49±1.34)mg/g,(0.21±0.04)^(0.71±0.21)mg/g。不同叶龄阶段的C,N,P含量有显著差异。C随叶龄增长整体含量增长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2.8%;N,P绝对含量较低,在叶片生长后期含量显著下降(p<0.05)。(2)C∶N∶P计量比变化与叶龄有关。N/P变化范围为(15.42±3.08)^(36.43±8.08),N/P随叶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马尾松养分限制因素的变化与叶龄有显著关系,随叶龄的增长受P限制表现更为突出。(3)马尾松针叶N,P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N,P元素间协同变化显著。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马尾松针叶不同叶龄阶段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刻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养分利用特征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张欣影 宁秋蕊 李守中 姜良超 刘溶 张昊泽 陶晶晶关键词:马尾松 叶龄 亚热带 全球植物凋落物纤维素分解速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25年 纤维素作为凋落物的关键组分之一,其分解过程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汇集了现有研究关于凋落物纤维素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一级指数动力学方程估算了凋落物纤维素分解常数(k),探索了k在不同气候带、生态系统和叶形态的分布格局,以及气候、地形、土壤性质、凋落物底物质量对k的影响。结果表明:(1)k在不同气候带与叶形态上差异显著,表现为:热带(0.086)>亚热带(0.069)>温带(0.048),阔叶树种(0.069)>针叶树种(0.059);(2)考虑了随机效应后,k随凋落物初始碳氮比、木质素纤维素比增加而下降,而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加。该结果表明,凋落物底物质量和气候对纤维素分解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深化了对凋落物纤维素分解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优化植物凋落物周转和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 周思琪 艾灵 倪祥银 吴福忠 吴秋霞 朱晶晶 张欣影关键词:纤维素 凋落物分解 气候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 被引量:12 2016年 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是植物适应养分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策略,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亚热带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先锋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恢复水平下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随叶龄的变化情况及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N、P、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在(6.10±0.52)—(12.02±0.85)mg/g、(0.17±0.03)—(1.02±0.01)mg/g、(1.58±0.49)—(9.46±0.90)mg/g,随叶龄增长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具有一个快速积累期和一个相对漫长衰减期的动态特征,这表明叶龄也是影响叶片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2)叶片N、P、K含量随生境恢复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N、P含量在除凋落叶外的叶龄阶段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中这两种营养元素在动态变化上存在协同性;(3)在叶片N、P、K再吸收效率中,P、K再吸收效率较高,而N相对较低。养分再吸收受生境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循环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一定选择性,对生境中较为贫瘠或使其生长受到限制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再吸收效率。这不仅可以减小植物对外源养分的依赖性,同时也维持了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随叶龄增长叶片中N/P逐渐增大,反映出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对限制元素P具有较强的再吸收能力,这种反馈调节提高了马尾松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物种在贫瘠生境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机制与适应对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宁秋蕊 李守中 姜良超 赵颖 刘溶 张欣影关键词:叶龄 马尾松 亚热带 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和土壤磷淋溶损失 被引量:1 2024年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元素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元素.磷极容易通过降水而淋溶损失,特别是在降水丰沛的亚热带森林,因此研究凋落叶和土壤磷淋溶损失对认识亚热带森林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原位微宇宙淋溶试验,连续监测森林凋落叶和土壤淋溶液中磷淋溶损失特征.结果表明:(1)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凋落叶淋溶液磷酸根浓度表现为米槠人工林(0.038 3 mg/L)>杉木人工林(0.035 0 mg/L).(2)不同林型之间凋落叶淋溶液磷酸根月通量差异显著,主要趋势是杉木人工林(0.035 9 g m^(-2)mo^(-1))>米槠人工林(0.029 8 g m^(-2)mo^(-1)).(3)米槠、杉木人工林凋落叶淋溶液磷酸根年通量分别为0.238、0.287 g m^(-2)a^(-1),土壤淋溶液磷酸根年通量分别为8.80、7.02 g m^(-2)a^(-1).凋落叶磷淋溶在土壤磷淋溶中占比较少:米槠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凋落叶淋溶出的磷酸根年通量仅占土壤淋溶液磷酸根年通量的2.70%、4.12%.上述结果说明,人工种植米槠的磷淋溶损失量会高于杉木人工林;凋落叶输入不是上述两种类型森林磷淋溶通量的主要来源,对土壤磷淋溶无显著影响. 林莹 廖姝 吴福忠 张欣影 倪祥银关键词:凋落叶 土壤 亚热带森林 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