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金灿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疗效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选择性五羟色...
  • 1篇血管
  • 1篇血小板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抑制剂
  • 1篇再摄取
  • 1篇再摄取抑制剂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制剂
  • 1篇质子
  • 1篇色胺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林金灿
  • 3篇栗华
  • 1篇张民伟
  • 1篇林建东
  • 1篇黄颖泓
  • 1篇陈炜
  • 1篇薛增福
  • 1篇张媛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结直肠癌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运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技术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粪便样品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探讨代谢模式的改变,寻找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的特征性代谢产物,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运用1H NMR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
栗华肖亚青薛增福林金灿
脓毒症早期BMP-2和BMP-4的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在脓毒症发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入住重症医学科(ICU)24 h内的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ELISA测定血清BMP-2和BMP-4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经脂多糖(LPS)处理后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s)的BMP-2、磷酸化Smad(pSmad)1/5和BMP受体Ⅱ(BMPRⅡ)的表达。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BMP-2和BMP-4水平显著较高(P<0.05);脓毒症组BMP-2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BMP-2在脓毒症和健康志愿者间及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间有较好的诊断价值。LPS可显著升高PMECs的BMP-2表达量,而降低pSmad1/5和BMPRⅡ的表达量(P<0.05)。结论BMP-2可能是脓毒症早期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并作为促炎因子起作用。
温燕林金灿黄颖泓肖文彪张民伟林建东
关键词:脓毒症BMP-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该院诊治的135例胃间质瘤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穿孔和感染发生率。根据患者ESD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将患者进一步分为术后出血组(n=12)和术后无出血组(n=12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6.23±8.79)min,术后进食时间为(3.05±0.98)d,住院时间为(6.11±0.95)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89%,术中穿孔发生率为0.74%,术后穿孔发生率为1.48%,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41%。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结论高血压、糖尿病、PLT、血清PCT和CRP水平是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张媛林金灿栗华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间质瘤出血血小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射频消融治疗胰腺癌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射频、微波、光动力等微创治疗以及生物靶向和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日渐成熟。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在CT和超声的引导下将电极针插入靶组织,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出射频波,导致病灶组织局部高温变性、凝固坏死。目前关于射频消融术在胰腺癌应用的研究较多,但术后疗效仍有异议。为进一步明确RFA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荟萃分析。
陈炜林金灿栗华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胰腺癌术后疗效射频消融术免疫治疗微创治疗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统评价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胃食管反流病不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林金灿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META分析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