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作品数:15 被引量:14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动态增强MRI及ADC值对乳腺微浸润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值对乳腺微浸润癌(DCIS-M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病患者MRI资料,其中DCIS-MI 4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44例及良性病变16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50、600、1000 s/mm^2),以DCIS-MI为研究主题,对比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三类病变ADC值(b=1000 s/mm^2)差异及ADC诊断阈值。结果病变强化形态:DCIS-MI以导管样和段样强化为主(25/40,62.5%)、IDC以肿块样强化为主(36/44,81.8%,直径>2 cm)、良性病变以局灶性强化为多(9/16,56%),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48,P=0.000)。TIC:DCIS-MI常为Ⅱ型(30/40,75%),IDC曲线多为Ⅲ型(36/44,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4.317、37.991,P=0.000)。ADC值:良性组、DCIS-MI及IDC分别为(1.489±0.244)×10^(-3)mm^2/s、(1.121±0.405)×10^(-3)mm^2/s及(0.851±0.103)×10^(-3)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92,P=0.000)。其ADC诊断阈值分别为1.678×10^(-3)mm^2/s、1.391×10^(-3)mm^2/s、0.939×10^(-3)mm^2/s。DCE-MR联合ADC值对微浸润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3.8%、89.3%。结论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对DCIS-MI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童明敏 蔡红法 蔡庆 沈宣文 陈倩 沈玉英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微小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HRCT与病理新分类对照分析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肺微小磨玻璃结节(GGN)HRCT征象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GGN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微小GGN患者HRCT资料,按照肺腺癌的病理新分类标准将其分为3组:浸润前组共35例,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21例,原位癌(AIS)14例;微浸润癌(MIA)组45例;浸润性腺癌(IAC)组47例。对各组GGN大小、密度、瘤-肺界面(清晰、模糊)、胸膜凹陷征、脐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进行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大小组间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0、0.000);瘤-肺界面组间比较显示浸润前组与MIA组、I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5),但MIA组与I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胸膜凹陷征组间比较显示浸润前组、MIA组与I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但浸润前组与MI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分叶征组间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毛刺征组间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0.001)。CT肿瘤微血管征组间比较显示MIA组、IAC组均高于浸润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MIA组与IAC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病变位置分布、密度、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脐凹征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可提高对于微小GGN样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认识。 刘晨鹭 蔡庆 沈玉英 林盪 陈颖 陈倩 陈双庆关键词:肺腺癌 比较RS-EPI和SS-EPI序列对宫颈癌DWI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对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包括RS-EPI和SS-EPI)序列。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分别对两个序列图像的解剖结构识别、磁敏感伪影、病灶几何变形和诊断信心主观评分,然后参照T_2WI图像测量病灶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并记录信噪比(SNR)、对比度、对比噪声比(CNR)。所有主观评分指标和客观测量参数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图像解剖结构识别、磁敏感伪影、病灶几何变形和诊断信心方面,RS-EPI得分均明显高于SS-EP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S-EPI的SNR明显高于SS-EPI(P〈0.05),而对比度和CNR SS-EPI更高(P〈0.05)。结论相比SS-EPI序列,RS-EPI可以减少宫颈癌DWI图像磁敏感伪影,改善病灶几何形变,提高图像质量。 钱伟亮 许建铭 陈倩 陈雪 张继斌 秦明明 薛刚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DWI序列ADC值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无或浅肌层浸润(A组)41例、深肌层浸润(B组)20例。采用全瘤勾画记录T_(2)WI上肿瘤体积,并测量RS-EPI与SS-EPI DWI序列ADC图上肿瘤体积、最大ADC值(ADC_(max))、第90百分位数ADC值(ADC_(90th))、平均ADC值(ADC_(mean))、第10百分位数ADC值(ADC_(10th))和最小ADC值(ADC_(min)),对比各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分析不同ADC值在A、B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RS-EPI DWI序列ADC图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好于SS-EPI,两者与T_(2)WI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EPI的ADC_(max)和ADC_(90th)大于RS-EPI(P<0.05),而两者的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S-EPI的ADC_(10th)、ADC_(min)和RS-EPI的ADC 90th、ADC_(10th)、ADC_(min)在B组中均小于A组(P<0.05),而其他ADC值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S-EPI的ADC_(min)在鉴别A、B两组时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最佳阈值为0.474×10^(-3)mm^(2)/s,敏感度75.00%,特异度90.24%。结论:相比SS-EPI,RS-EPI DWI序列ADC值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更高,其ADC min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时效能较高。 陈倩 钱伟亮 张继斌 许建铭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浸润 低剂量CT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联合全迭代重建算法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00例,在行低剂量扫描(40 mAs,120 KeV)后分别进行混合迭代算法iDose4重建和全模型迭代算法(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重建,分别在右肺上、中、下叶外侧带、支气管分叉层面升主动脉内、膈肌层面降主动脉内测量噪声值,并取平均值。对比分析iDose4和IMR图像噪声值、肺磨玻璃结节各个征象的显示效能。结果IMR图像5个感兴趣区域的平均噪声值均低于iDose4图像,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Dose4图像上纯磨玻璃结节显示39枚,IMR图像显示68枚,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Dose4图像上瘤-肺界面清晰显示74枚,IMR图像显示119枚,P值=0.001。在iDose4图像上肿瘤微血管Ⅱ型显示27例,IMR图像显示54例,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联合IMR算法较iDose4算法具有更低的噪声。IMR算法对于纯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瘤-肺界面及肿瘤微血管征Ⅱ型的显示优于iDose4算法。低剂量联合全迭代重建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邵胜超 沈玉英 蔡庆 丁信园 陈双庆 刘运练 陈倩 刘晨鹭 赵春华关键词:低剂量 乳腺癌MRI表现与CerbB-2、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MRI表现与生物因子CerbB-2、Ki-67表达的相关性,旨在从影像学角度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方法连续搜集7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强化特点、动态增强曲线(TIC)、ADC值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并搜集相应病灶CerbB-2和Ki-67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病灶MRI表现和CerbB-2、Ki-6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70例乳腺癌中,环形强化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ADC值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与CerbB-2、Ki-67阳性均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MRI表现和CerbB-2、Ki-67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MRI特点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陈倩 沈玉英 蔡庆 陈双庆 许传虓 胡大章 钱伟亮 蒋可 童明敏关键词:乳腺癌 CERBB-2 KI-67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微小肺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组技术在微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50例(共167枚)肺小结节患者,全部行CT扫描、薄层重组及三维重组。以三维重组作为研究组与轴位图像进行对照,分析三维重组对肺小结节及各型微小肺癌的征象显示,探究其诊断效能。结果三维重组对肺小结节毛刺征、"脐凹征"的显示优于轴位图像。原位癌以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肿瘤微血管征Ⅱ型为主;浸润性腺癌以Ⅲ类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肿瘤微血管征Ⅳ型为主。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在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脐凹征"显示上,较原位癌有优势。三维重组诊断肺小结节的灵敏度、诊断准确率为85.83%,85.03%;轴位组分别为68.50%,6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微小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邵胜超 蔡庆 童明敏 陈倩 赵春华 沈玉英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全瘤直方图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弥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全瘤直方图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ⅠA期及25例Ⅰ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 RESOLVE-DWI资料,采用全瘤ADC值直方图分析法获得肿瘤直方图参数,包括偏度、均匀度、中位数、最大值、第90百分位数、最小值、全距、变异度、第10百分位数、峰度和平均值,比较ⅠA期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鉴别ⅠA期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效能。结果ⅠB期子宫内膜癌ADC值直方图参数最小值及第10百分位数低于ⅠA期(P均<0.01)、全距高于ⅠA期(P<0.01),其他参数ⅠA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第10百分位数鉴别ⅠA期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效能较高,AUC为0.81,阈值取571.80×10^(-6) mm^(2)/s时,其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79.76%。结论基于RESOLVE-DWI的ADC值全瘤直方图分析对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直方图参数第10百分位数的诊断价值较高。 陈倩 张锲 李志森 陆平 张继斌 许建铭 钱伟亮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分期 直方图分析 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训练集139例、验证集62例。利用单、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临床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在超分辨率重建后的DWI图像上勾画原发肿瘤感兴趣区体积(VOI),并分别向外扩充1 mm、2 mm、3 mm、4 mm和5 mm。分别提取瘤内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采用多层感知器(MLP)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正常大小LNM患者53例、无LNM患者148例。病灶大小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为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557。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25,验证集0.774)优于其他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35,验证集0.816)优于临床模型、其他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DCA表明该模型的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LNM,其中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价值较大。 钱伟亮 陈倩关键词: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功能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生物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生物预后因子表达之间相关性,旨在从影像学角度预测病灶生物预后因子表达状况,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36个病灶)纳入本研究。34例患者术前均行3.0T磁共振常规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所获MRI图像清晰,可供定量分析,均有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信息,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通过micron软件测量获得乳腺癌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扩散峰度(MK)值。根据生物预后因子表达状态将病例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各定量参数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各定量参数与生物预后因子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CerbB-2阳性组的ADC、MK值高于阴性组(P<0.05),Ki-67阳性组的MK值高于阴性组(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C、MK值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r=0.339,P<0.05;r=0.522,P<0.05);MD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511,P<0.05);MK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566,P<0.05)。结论磁共振功能定量参数ADC、MD、MK值与乳腺癌生物因子CerbB-2、Ki-67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磁共振功能定量参数可以从影像学角度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陈倩 钱伟亮 沈玉英 许建铭 蔡庆 陈双庆 胡大章 刘晨鹭 蒋可关键词: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