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萍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脱垂
  • 2篇盆底
  • 2篇盆底重建
  • 2篇器官
  • 2篇器官脱垂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妇科
  • 2篇妇科外科手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阴部
  • 1篇阴部神经
  • 1篇预治疗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转...
  • 1篇上皮性
  • 1篇上皮性卵巢癌
  • 1篇神经传导

机构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4篇王爱萍
  • 1篇苏素文
  • 1篇宋健
  • 1篇宋岩峰
  • 1篇廖昆玲
  • 1篇姜翙
  • 1篇宋健
  • 1篇宋岩峰

传媒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派特灵干预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派特灵干预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妇科治疗的12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60例使用派特灵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检查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HP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ASCUS、SIL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炎症及正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派特灵干预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显著,具有良好抗菌抗病毒功效,能提高HPV-DNA转阴率,抑制宫颈病变,治疗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朱琼姜翙苏素文王爱萍廖昆玲
关键词:派特灵干预效果
TPT1-AS1靶向miR-324/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2025年
目的探究肿瘤蛋白翻译调控1反义RNA1(TPT1-AS1)靶向miR-324/核转录因子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从而影响卵巢癌(OC)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29例OC灶及癌旁组织样本中TPT1-AS1和miR-324的表达;构建“TPT1-AS1过表达”与“miRNA324敲除”的两种OC细胞模型,并采用CCK-8、Transwell TM和划痕试验法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实验、RNA下拉实验验证TPT1-AS1与miR-324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argetscan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miR-324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血管生成有负调控作用。结果TPT1-AS1在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miR-324的表达水平在OC组织中则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在TPT1-AS1过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中,miR-324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PT1-AS1与miR-324呈显著负相关。实验还发现,TPT1-AS1与miR-324在OC细胞中共同表达,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结合关系。下调miR-324显著促进了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miR-324与EMT关键转录因子TWIST13′-UTR端有结合位点,抑制miR-324表达可以上调TWIST1的转录水平,从而导致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降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上升。此外,miR-324下调时,VEGF-A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论本研究揭示了TPT1-AS1通过负调控miR-324/TWIST1轴促进EO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血管生成,从而促进OC的发展,这些发现为O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王爱萍戚莹莹
关键词:TWIST1血管生成
阴部神经功能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尿失禁的预测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功能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是否发生尿失禁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全盆底重建手术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70例;术前合并隐匿性尿失禁(OSUI)者40例,全盆底重建手术后共14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于术前检查阴部神经功能,包括阴部神经运动终末潜伏期(PNTML)及波幅,分析POP患者阴部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及阴部神经功能参数与术后发生SUI的关系。结果术前POP合并OSUI者、不合并OSUI者比较,前者双侧PNTML明显延长[右侧分别为:(2.62±0.23)、(2.40±0.26)ms,左侧分别为:(2.55±0.21)、(2.37±0.3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波幅无差异(P〉0.05)。重度POP合并OSUI者,出现RPNTML延长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复发SUI者与术后未复发SUI者比较,前者术前右侧PNTML明显延长[分别为(2.74±0.16)、(2.47±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复发SUI者的右侧PNTML比健康人PNTML的平均值[(2.10±0.20)ms]至少延长2.5个标准差。结论 POP合并OSUI者往往伴有阴部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速率延缓,PNTML延长对术后发生尿失禁有预测价值。POP患者术前右侧PNTML较健康人延长超过2.5个标准差时全盆底重建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增高,可考虑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
王爱萍宋健吕香霖陈荔闽钟小琳宋岩峰
关键词:盆底器官脱垂骨盆底妇科外科手术阴部神经神经传导
经会阴超声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下尿路结构的评估作用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下尿路结构的评估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其中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的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的患者27例为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单纯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者56例为盆底重建组。在二维及三维模式下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获得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静息、缩肛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尿道间隙、有无尿道漏斗形成及术后吊带的形态等参数,采用自身对照设计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膀胱颈移动度盆底重建组[分别为(2.3±0.5)、(3.1±0.7)cm]、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分别为(1.6±0.4)、(3.6±0.4)cm]患者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最大Valsalva动作时,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肛提肌.尿道间隙分别比较[盆底重建组分别为(3.62~0.45)、(3.26~0.92)cm,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分别为(2.96±0.47)、(2.72±0.3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4)。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手术前、后在最大ValsNva动作时尿道倾斜角有差异(P=0.01)。术后超声下的形态观察:(1)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者2例,超声下显示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底向阴道前壁膨出下移时尿道(膀胱颈及尿道远段)发生折叠、扭曲;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者4例,超声下显示2例患者吊带有脱落现象,另2例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吊带的移动位置较大。(2)盆底重建组,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者l例,超声下显示下尿路解剖位置未见异常;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者5例,超�
钟小琳宋健许玉黎吕香霖钟小红王爱萍宋岩峰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妇科外科手术泌尿道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